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镇化不能重“面子”轻“里子”
时间:2017-03-14 10:30:2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齐志明 李坚 许晴 

    李建春代表: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人的城镇化,让进城人口真正享有市民待遇

  王鹤龄委员:建设特色小镇不能不顾实际一哄而上,要科学规划、健康发展

  乔新江代表: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不可持续,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离开家乡,到城市追求美好生活,他们能否真正融入城市,关系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新型城镇化如何推进,成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城镇化更重质量,让进城农民真正享有市民的各项权益

  去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1.2%。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左右。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人的城镇化。”重庆市巴南区委书记李建春代表说,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别,关键在于户籍背后的诸多福利。推进人的城镇化,要让进城农民真正享有市民的各项权益,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

  “我国要实现2020年规划提出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目标,必须平均每年实现1000多万人的户籍城镇化。”李建春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带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消费需求,使巨大的需求潜力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

  “城镇化不再单纯求速度,更重发展质量,既要‘面子’好看,更要‘里子’实在。”河南省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代表说,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进城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人“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对已经留下的“新城市人”,则要让他们享受均等基本公共服务,让他们在城里过得更加体面、活得更有尊严。

  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王鹤龄委员说,要提升城镇化质量,还要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会有更多人选择在中小城镇生活,解决人口在大城市扎堆的问题。”

  如何提升公共服务?李建春介绍,为解决好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重庆出台了一个总体意见和户口迁移、土地处置、社会保障三个配套文件,将转户农民工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纳入城镇保障体系。

  “政府应提供更多廉租房,让进城人口有立足之地、立身之所。发展便捷、快速的轨道交通,能够克服时空上的距离,对促成人口合理分布有重要意义。”王鹤龄说。

  城镇化不能有城无业,让进城人口稳定就业是关键

  “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不可持续。”乔新江说,城镇化不能眼睛只盯着房地产,而要培育配套产业,只有房子的城镇留不住人。要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1个城镇人口相当于3个农村人口的消费。城镇化还会刺激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二三产业的比例。”乔新江表示,推进新型城镇化既要绿色,避免“大城市病”;也要可持续增长,不能因追求短期利益而损害长远发展。信阳坚持产城相辅、产城互动发展,着力打造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绿色食品等现代产业集群,让城镇化发展更有底气。

  “城镇化的第一大事就是解决就业,让进城人口体面就业、体面生活,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王鹤龄说,有了产业,才能吸纳就业、容纳人口,有了产业体系的发展,才能推动城市设施的不断完善。

  李建春认为,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实际情况规划布局,这样才能提供工作岗位;对进城农民工提供针对性培训,提高他们的稳定就业能力。重庆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就业服务体系,分类开展就业培训,给予创业扶持,让他们真正留得下。

  代表委员们认为,要防止“有城无业”的过度城镇化,缺乏产业支撑,进城农民没有稳定的收入,也就不能真正的安居乐业。

  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城镇化如何合理布局?

  “我们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不要盲目追求城镇化速度,不要盲目建设所谓的大都市。”王鹤龄说。

  李建春说,从国家层面看,城镇化战略很清晰,就是“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但是有的地方把城镇化变成了城市化,大城市摊大饼且越摊越大,造成很多城市病。

  王鹤龄说,建设特色小镇不能不顾实际条件一哄而上,在建设中一定要坚持“宜业宜居”的标准,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培养发展起配套的绿色产业体系,不能操之过急。要根据资源禀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推动特色城镇健康发展。

  代表委员们认为,发展特色小镇,不仅是着眼于小镇自身,更重要的是,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大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实现农业人口就地城镇化。特色小镇的首要属性是“特色”,生硬的模仿、抄袭,背离了建设特色小镇的初衷。

  “城镇化不能把城乡割裂,应该更注重城乡一体化。”李建春提出,一是经济上的良性互动,城市里的人能够方便地到乡村去消费,乡村的产品能够便捷地流通到城市;二是建设布局上的无缝衔接,比如建设特色小镇,每个小镇建设尺度不大,保留它的生态性,然后在功能上弥补大城市功能的不足;三是城乡建设用地应该同地同权,资源应该更多流向农村,而不是只向城市集中。

  乔新江表示,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宜居宜业环境上下更大功夫,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