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将新型城镇化提升到了国家战略。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推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在城市化委员会发布的“2015年中国城市化典型案例”名单中,建设脚印城市、海绵城市、循环城市——湛江城市绿色城市化之实践、山东省禹城市以“两区同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与实践、长沙县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西柏店村“美丽智慧乡村”集成创新试点建设的实践、丹麦区域供暖技术助理香格里拉治理空气污染,分别以践行新型城镇化所取得的引领示范作用,喜获“2015年中国城市化典型案例”荣誉称号。
活动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活动是为了总结、交流各地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发挥典型案例对中国特色城市化的带动借鉴作用,以期为中国的城市化探索出适合不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提升中国城市化的质量。
在获奖案例中,湛江就近年来有序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针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尤其是城市经济运行、交通运行中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从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大胆探索实践,创新城市建设思路,理清城市发展方向,按照车行畅顺、慢行宜人、水行生态、风行流通、物行循环“五行”要求,提出并加快建设脚印城市、海绵城市、循环城市“三个城市”,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循环的城市发展之路。目前,湛江建设“三个城市”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支持,重塑了城市活力,让湛江从“车轮城市”向“脚印城市”转型;重构了生态框架,让湛江从“水泥森林”向“海绵城市”转型;重建了物行循环,让湛江从“垃圾围城”向“循环城市”转型。
在建设“三个城市”的过程中,建设循环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促进湛江城市与产业双转型,以循环经济模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脚印城市和海绵城市,以公共交通、绿色交通为核心,成为解决城市拥堵,引导低碳出行,建设绿色、生态、安全、宜居之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转型发展,谋求后发崛起的湛江“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的必由之路;脚印城市、海绵城市和循环城市三位一体,有机融合在新型城镇化的全过程,也成为湛江推动城市转型、实现绿色化发展、回归人本城市的纲领与宣言。
地处山东省西北部的德州禹城市,为传统农业县市,全市村多村小,村均人口比全省少271人,500人以下的村占到60%,农村这种现状产生五大难题:村级组织运转成本高,农民负担重;很难选出有能力的带头人,村级班子力量偏弱;村多村散,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效果差;农村宅基地占地过多,浪费严重;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现代农业发展缓慢。这五大难题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为此,禹城近年来积极探索传统平原农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特色路径,认真践行“三个1亿人”的发展内涵。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群众自愿、社会参与、依法依规、梯次推进”的原则,依托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以农村城镇化为重点,以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为路径,同步推进农村产业园区和新社区建设,即“两区同建”,实现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工作开展六年来,先后建成新型农村社区37个,其中纯农村社区25个,累计整体搬迁村庄108个,8.6万群众住进了环境优美、服务完善、配套健全、舒适宜居的新社区;同步发展各类园区96个,吸纳社区群众就业6万余人。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53%,年均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高于山东省和全国平均增速。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项目,按照“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的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其创新亮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开创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项目按照“企业市场运作、政府推动和监督、基层组织参与决策、群众意愿充分表达”的建设模式,充分整合了政府、市场和农村资源,使政府行政资源、项目资源,市场资本资源、人才资源,农村自然资源等要素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激发了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为彻底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二是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改革。先后开展了土地确权、土地流转、土地增减挂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价同权试点等农村土地综合改革,实现了土地混合运营,逐步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资产化、资本化,大大提升农村土地价值,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三是率先实施多规合一。项目形成了以民生规划、生态规划、产业规划、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形成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推进,做到了规划的可落地、可实施。四是创新乡村社会治理。完善了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推进村企共建党建工作,形成了以自治组织、监督组织为基础,以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为补充村级治理组织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村、诚信立村、产业兴村、文化强村”。五是形成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坚持企业主导,对资源进行统筹配置,充分研究市场需求,规划了具有比较优势、有市场空间、有就业吸纳能力,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完整产业体系,布局了生态产业、文化、教育、乡村旅游和乡村地产五大产业。
从2014年年初,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和平谷区政府选取平谷区大兴庄镇西柏店村开始建设并实施“美丽智慧乡村”集成创新试点项目,试图找到一条在广大农村落实十八大精神、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据悉,西柏店村在“美丽智慧乡村”建设上,主要围绕生产、生活、生态、社会服务四个方面展开,分为美丽乡村建设和智慧乡村建设两部分。在美丽建设方面,以改善农村生活、生态环境为目标,通过实施生活污水景观化处理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综合升级改造规划,改善村容村貌,用新理念、新技术提升外在形象。在智慧乡村建设方面,通过实施一期建设内容包括美丽智慧西柏店综合服务平台(村级网站、手机APP网站、多系统管理平台)、设施大棚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农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及数据采集终端APP、村内视频监控系统、覆盖村域的无线网络接入环境、村委会局域网等六项工程;二期建设内容包括综合服务平台的升级优化、数据采集方式的优化、微信推广与销售系统、农民使用技能定期培训,让“美丽智慧乡村”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新手段、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径、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新载体、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新典型。
西柏店村是北京市第一个美丽智慧乡村建设试点,具有北方村庄的代表性,两年多的实践和成效也验证了美丽智慧乡村这种建设模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丹麦区域供暖技术助力香格里拉治理空气污染案例,则为区域供暖推动社会低碳转型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丹麦区域采暖技术助力香格里拉治理空气污染案例,则为区域供暖推动社会低碳转型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