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20日,第九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峰会主题为“我的城市,我的家乡——十三五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人文关怀”,原建设部总工程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金德钧主任出席并做重要讲话,李津逵副主任主持。
金德钧主任说,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方针,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走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作为主办单位,一年来,携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欧社会论坛、中国欧盟商会、北京市城郊经济研究会、山东师范大学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等支持单位,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倾力打造了中国城市化研究领域的这场盛典——第九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
时值“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本届峰会汇聚国内外政要、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媒体精英,围绕“我的城市,我的家乡——十三五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人文关怀”这一主题,结合一年来,在中国城市化实践进程中涌现出的:“建设脚印城市、海绵城市、循环城市——湛江城市绿色化之实践”、“走出农区创新路 就近就地城镇化——山东省禹城市以“两区同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与实践”、“长沙县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城乡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美丽智慧乡村’集成创新试点建设的实践与意义——以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西柏店村为例”“丹麦区域供暖技术助力香格里拉治理空气污染”等各地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以论坛交流的形式,全面诠释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真正内涵,共同探讨“推进城乡联动改革,加快农村转型发展,引导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与水平”的有效方法与实践路径。
峰会上对“2015年中国城市化典型案例”、“2015年中国城市化影响力机构”、“2015年中国城市化贡献力人物”、“2015年中国城市化优秀农民工代表”等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并向新委员颁发聘书。
金德钧主任在讲话中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过去实行城乡分隔,限制人口流动逐渐转为放松管制,允许农民进入城市就业,取消农业户口,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是确立了以积极发展小城镇为主的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与方针。
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城市化发展存在有质量不高这一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2.3亿多农民工不能市民化,仍然处于“半城市化”的状态,没有享受或者没有完整地享受城市居民应该有的国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以及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这样一些政治权利。城市化委员会2012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户籍城市化率为35.33%,与52.57%的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达17.24个百分点,涉及人口达2.32亿。由于我国在户籍制度上已经取消农业户口,户籍城市化率的相关数据已经无法统计,但我国“半城市化”是现实存在,并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2006—2012年我国“户籍城市化率”年度增长值分别为0.4、0.35、0.49、0.40、0.54和0.62个百分点,结合这几年我国推进市民化力度比较大的实际,城市化委员会预测2013—2016年我国的“户籍城市化率”年度递增约0.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我国2016年的“户籍城市化率”约为39%—40%。
二是城市布局不够科学:我国城市布局不够科学主要表现在一些城市不顾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物理极限,盲目地扩张城市功能,放大城市规模,增大经济总量,这在我国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表现比较突出,翻开各城市以往的规划文件与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对照,可以看到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指标的现象十分普遍。从而导致了全国大跨度调水、输电、输气、治污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中水带来的问题尤为突出,全国657座城市有400多座城市是缺水的,必须依靠地下水维持生产生活,其中110座属于严重缺水。应尽快确立城市规划的公共地位,确立为公众规划,为城市的和谐发展规划,为社会的长远利益规划的目标;要从民众利益着眼,有序推进城市化,形成大中小合理的城市(镇)体系;决不能靠行政手段突击造城,盲目追求城市化。
三是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我国生态环境破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其结果是能源资源的消耗较高,代价高昂。我国的能源产业结构主要以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为主,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大量能源资源的消耗,这些消耗都是不可持续的。正是由于错误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能源的消耗量过大,能源的利用效率很低,垃圾排放量极大,且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生态功能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各种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频频出现,人们日益发现,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平衡,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近,我国各地雾霾频发就是一个集中体现,我们再也无法承受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建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相结合的生态友好型经济模式迫在眉睫。
四是基础设施任重道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2014-2020 年)》,提出促进约1 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 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 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这凸显了政府以人为本、优化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决心,同时也将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来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长期处于欠账状态,特别是小城市(镇)历史欠账尤为突出,因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对于中国城市化亦有压力。有研究报告认为,到2050年,我国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投入,大约在40万亿—45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年平均投入8000亿至9000亿元,这大约是2001年GDP总量的十分之一。只有大中小城市(镇)基础设施的健全与完善,城市化才能担当起新一轮财富集聚的经济增长点。
如何克服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不高的各种问题,是城市化发展战略推行的重要思考。我们应当将我国城市化发展视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把中国城市的竞争力置于国际的大背景之中,加快推进城乡资源与人口双向自由流动、加强城市功能与基础设施的完善、积极投入智慧城市的建设、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城市服务体系的提升等,进一步调整全国城市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和加强产业转移力度,放大城市扩散效应,真正塑造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加大中小城市(镇)的建设步伐,尤其要加大城市服务业和社区建设的力度。
据峰会组委会介绍“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是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办的年度盛典,自2008年1月6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以来,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流高端事件,具有卓越的影响力、广泛的号召力和强大的亲和力,以及积极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