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社会治理方式必然是系统思维、多元参与的治理,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治理,更是以民为本、服务惠民的治理。长沙县“乐和乡村”建设,到目前为止虽然只有两年多时间,但在激活基层组织、恢复乡村生态、推动乡村建设、复兴乡村文化等方面均已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涌现出一批令人欣喜的典型案例,为全县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也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1.坚持党的领导,共建共治,不断激发社会治理的活力
长沙县“乐和乡村”建设的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做到多元参与,凝心聚力,共建共治,才能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走在社会治理创新前列。
早年梁漱溟、晏阳初先生推行乡村治理单纯依靠行政支持,虽然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本质上还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改革,缺乏深厚的组织土壤,结果还是无疾而终。
在“乐和乡村”建设中,长沙县始终坚持顶层设计、试点突破,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方向坚定、步子扎实,县委书记多次统筹协调,统一各方思想,凝聚全县共识,科学合理规划,精心描绘蓝图,分类指导实施,推动社会治理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积极引入像北京地球村这样的社会组织作为善意第三方参与,发挥外力激发作用,搭建社会协商平台,激活基层自治职能,实现村民自治主体下沉到村民小组;充分尊重群众选择,发挥群众主体地位,增强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
2.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切实提升社会治理的实效
长沙县“乐和乡村”建设的实践进一步证明,只有真正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真正相信群众,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在满足群众利益诉求的同时满足群众的参与需求,让广大乡村群众在公共事务方面由“要我做”主动变成“我要做”,才能把群众想干的事情变成党委政府要干的事情,把党委政府在干的事情变成群众积极参与、鼎力支持的事情,把党委政府干成的事情变成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民生利益的事情。
“乐和乡村”建设中,长沙县无论是在“一站两会”的建立与运行上,还是在项目投入机制改革与考核评价体系创新中,都坚持同群众商量,与群众交流,事事尊重群众,时时亲近群众,处处关心群众,充分发挥群众在创新社会治理、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乡村社会治理与新农村建设从单纯收集群众的意见,提升为激发群众的共同愿景;从单纯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提升为满足群众的参与需求;从为群众点对点的服务,提升为培育群众组织,让群众实现自我服务。
这些做法,既是新形势下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新思路,也充分展现了长沙县委、县政府在深化改革试验中坚持制度自信、执政自信的胆气。
3.坚持改革创新,标本兼治,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的新路
长沙县“乐和乡村”建设的实践证明,只有厘清政府职能的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努力把政府该管的事情管好,把管不了、管不好、管不到、不该管的事情逐步剥离出去,按照责、权、利和义务分解、下放,才能实现政府功能归位,促进本土社会组织加快发展,推动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从而在根本上提升社会自治能力。
在“乐和乡村”建设中,长沙县坚持以深化改革驱动项目实施,由县委书记高位协调,积极简政放权,推行“三事分流”,主动下放权力,做好服务配套,改革投入机制,整合涉农资金,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创新考核制度,引导各单位既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更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整体合力,打好总体战;明确互助会、村民责任义务,实现了基层政府、村支两委、互助会、村民各尽其力、各尽其责。
4.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创造出系列具有操作性的经验和方法
长沙县“乐和乡村”建设实践证明:农村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任何问题都不可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最后实现殊途同归。
“乐和乡村”建设中,在试范村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个试点村根据各个村民小组的具体情况,没有急于求成、盲目冒进,而是以“三事分流”为核心,从村民最为关注的问题和热点入手,先期基本采取单体试验,分别从卫生治理、山塘沟渠维修、村级公路修建、文娱活动介入进行突破,首先激活互助会,然后通过互助会进一步带动村民,逐步增强村民的参与意识和公共精神,使村民对乡村公共事务由过去“要我做”自觉过渡到“我要做”。而这种观念的转变正是乡村治理引导群众走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基础。
实践中,不同的乡镇、不同的行政村结合自身特点将“乐和乡村”的试验做出本地特色。春华镇在村支两委换届之前试点村班子不够得力,乐和社工的工作就由镇党委直接领导、统一调度。金井镇西山村有一个坚强的起模范带头作用的村党组织,驻村大学生村官又是本村的年轻人,因此推进乐和乡村建设时便依靠自身力量,充分学习和参照社工做法而不派社工的方式,同样卓有成效。
可以说在顶层设计统筹之下,采取以点带面、分体突破、稳步推进的做法不仅符合乡村实际,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也为全国其他地区进行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