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评论:庭审直播成常态,告别选择性公开
时间:2016-07-08 15:34:27  来源:京华时报 


    当前庭审公开状况远未实现该制度的应有价值,而问题的根源正在于“选择性直播”。只有原则性公开与精密制度并行,方能使庭审直播成为中国特色司法制度的亮点之一。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景汉朝6日表示,7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所有公开开庭的庭审活动原则上均通过互联网直播。
  
    司法权具有一对悖论属性,专业性与普世性。一方面,司法者行使司法权须运用专业深奥的法律思维、法律方法去发现真相、作出法律判断;另一方面,司法权的作用对象是全体民众,承载着全体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可是,普通民众的法律知识相对匮乏,天然容易对司法案件、司法流程、司法人员产生误解。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各级法院不懈努力,尤其是构建了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等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已成为司法领域的大势所趋。

    事实上,庭审公开对于司法公开乃至整个司法制度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通过直播庭审让法院、法官多了一层监督,群众权益多了一层保障。其次,有助于排除非法干预并消除公众误解。再者,有助于普法宣传并增加法官职业尊严感。最后,在某种程度上还能起到有效减少法院诉累的效果,一些滥诉的原告和一些明显并不占理却想方设法“抵赖”的被告,都将在庭审直播面前无所遁形。
  
    遗憾的是,相对于日臻成熟的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庭审公开的脚步似乎要慢一些。一般而言,除了个别地方法院外,多数地方对于庭审直播采取的都是指标制,层层下发一定数量的指标任务。这使得不少一线法官意识不到直播价值,反而将指标化的庭审直播当成负担,甚至极个别地方为了怕出“状况”,提前将庭审预演一遍,再重新“直播”。
  
    可以说,目前,直播案件占所有案件的百分之一恐怕都不到。这种“相对稀缺性”使得多数当事人在面临庭审直播时,认为法院是在故意刁难他,有意让其出丑,滋生抵触心理。不得不说,当前庭审公开状况远未实现该制度的应有价值,而问题的根源正在于“选择性直播”。
  
    最高法院拟对所审理的公开开庭案件实现常态化直播,无疑将使庭审公开工作迈进一大步,也再次彰显了最高法院不断深化司法公开的决心。我们期待各级法院能够“上行下效”,领会最高法院的先进理念,逐步让庭审直播在全国范围内成为常态,成为诉讼各方的习惯。
  
    须指出,目前,庭审直播活动主要由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直播录播庭审活动的规定》进行规范,该规定对于实践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可是,也存在不少制度空白与理论真空,有不少细节值得推敲,甚至连当事人申请不做庭审直播的“正当理由”如何界定等基本问题都还存在争议。
  
    我们有必要以问题为导向,从细节出发,完善相关理论与制度,努力实现司法公开与诉讼参与人权利保障的统一。只有原则性公开与精密制度并行,方能使庭审直播成为中国特色司法制度的亮点之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