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电子竞技俱乐部官方微博发布《关于我俱乐部选手遭“滴滴专车”司机严重暴力行为的通告》,称知名电竞选手马某在搭乘滴滴专车时因拼车问题与司机发生纠纷,遭对方持刀行凶,导致严重受伤。湖南长沙市公安局官方微博通报称,砍伤电竞选手马某的“滴滴”司机李某已被长沙警方拘留。(6月5日 人民网)
网约车这个曾经给我们带来过优质用户体验的新生事物,一次又一次地让我们见识了它“野蛮生长”的另一面。不论是绕路乱收费,还是骚扰女乘客,抑或暴力伤害乘客,当出行缺乏安全、缺乏品质,网约车自然会遭遇消费者“用脚投票”。如果网约车依然在批评质疑中自说自话,无疑是“自毁长城”。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网约车公司对司机没有进行严格的筛选;过低的准入门槛,让网约车司机泥沙俱下,有些人甚至具有“犯罪前科”。网约车司机没有经历过上岗培训或者上岗培训走过场、流于形式,网约车公司对司机没有事前的“未雨绸缪”只有事后的“亡羊补牢”;这种粗放的经营模式,在让网约车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带病上路”,让安全风险在道路上狂奔。
在人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的风险社会,网约车司机或许就成为那个“抽刀向乘客”的施暴者。消费者基于信任选择网约车,与网约车建构了一种契约关系;消费者与网约车司机就拼车问题进行利益博弈,这原本是消费社会的常见图景;网约车司机的拔刀相向,则让这起消费纠纷走调、变味。
与传统出租车相比,网约车司机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只不过,一些网约车司机却将这种自主权无限放大。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拼车自然会让利益最大化;对于乘客来说,拼车不仅消耗时间,也会降低出行品质。当双方难以利益协调的时候,“一愤怒就抽刀”;这样的网约车,还有哪位乘客敢托付信任?
这边厢,消费者对多元化、个性化的网约车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那边厢,鱼龙混杂的司机对网约车品牌进行竭泽而渔,切割了公信力。对于网约车公司来说,转变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已经 “等不及”、“伤不起”。等到市场份额达到一定程度再进行治理,或许网约车已经声名狼藉;只有以“壮士断腕”的精神立即对网约车进行整改和规范,将一些“害群之马”清理出网约车司机队伍,才能维护信任这一稀缺的社会资本。
让网约车司机为自己的暴戾付出代价,只是第一步。层出不穷的网约车乱象,既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损伤了网约车的社会形象。如果网约车不能够痛定思痛、洗心革面,选择“用脚投票”的消费者只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