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外卖的“环境成本”到底该如何算?
时间:2016-04-20 16:54:34  来源:光明网  作者:朱昌俊 

    如今,在线外卖市场越来越火爆,在庞大的订单量背后,是不容忽视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调查发现,目前外卖垃圾基本处于无人回收的状态。在享受网络外卖等O2O行业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人们会付出多大的环境成本,又该如何实现生活便利和减少污染的双赢,这亟待引起社会的重视和思考。(4月19日 中新网)

  外卖垃圾,其实严格来说并非一个新问题,比如“白色垃圾”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出多年。必须承认,随着网络外卖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享用外卖的社会习惯的增多,外卖销售可能增加环境压力,确实需要引起正视。不过,所谓的外卖的环境成本,这笔账到底该如何计算,却需要客观看待。

  首先必须承认,任何一种生产消费行为都难免产生“环境成本”,关键是这种“成本”是否能够被有效的控制,能否实现生活便利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平衡。若仅仅以“环保”之名,就彻底否认某一消费行为乃至这一行业的存在必要性,无疑是矫枉过正。至少就外卖垃圾的问题来看,尽管它确实可能存在一定的环境危害,但具体是多少,是否能够可控,基于严谨的科学调查所得出的结论或许才更为客观;其次,这种环境风险,是否能够以其他的方式加以化解?若通过从源头上寻找当前外卖餐盒的替代物,使用更为环保的材料,增加垃圾的分类,其实是可以做到的。

  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外卖增加了环境成本,而是外卖行业的勃兴再次检验了当前社会的环保意识和防范体系。比如,垃圾分类倡导了这么多年,为何依然未能展现出明显的改观?再比如,一次性饭盒材料的环保化改良也进行了多年,为何现今仍有不可降解的饭盒在出售?这些恐怕比单纯的指责外卖行业存在“不容忽视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来得更为实在、客观。

  靠减少人类的消费去减少“环境成本”,终究是一种过于理想的想法,也与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相违背。作为一种消费行为,人们倾向于购买外卖的行为本身并不存在任何的“原罪”;而生产外卖的商家只要符合规范经营,也并不存在任何不当。这是由经济理性与法律所决定的。所以相较于看到外卖行业的壮大所可能带来的环境压力,当前更要看到的是,社会对于“白色垃圾”的源头防范是否有了本质的改善,垃圾的分类和回收是否做到了最好?这些外在问题若不能解决,只是呼吁人们少使用快餐,就只能是一种一厢情愿的“道德正确”,而非解决问题的办法。

  快餐化、速食化,已成为一种看得见的社会现象,这样的餐饮革命势必需要相应的更好的外部条件来保障。对于其中所可能产生的环境压力的化解就是重要一环。但正确的态度不是以环保之名去约束现实需要,而是考虑现实的需要如何被更“低成本”的保障。这一问题,实际上在之前的超市“限塑令”中就已经出现过。“限塑令”实施效果的不尽如人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代表了当前在这类问题处理上的尴尬,希望外卖“环境成本”的问题能够不再重复之,而是切实找到一条更为有效的、源头化的解决之路。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