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政务公开的要点,在于扩大政务参与
时间:2016-04-20 16:53:00  来源:光明网  作者:高亚洲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部署推进全国政务公开工作。文件要求主动做好政策解读,明确重大政务3个工作日内发布解读材料,重大突发事件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4月19日《新京报》)

  将“政务公开”以要点形式专门印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在此前由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中,首段便对政务公开的意义有详尽的描述——公开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再往前溯源,在现代政府的构建中,“政务公开”始终是被郑重其事的主题,早在2008年,国务院便颁发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此举被权威媒体视为我国第一次正式向普通公民传递打造“阳光政府”的信号,赋予公民“获取信息”的法定权利,此后,也有一系列以政务公开为主题的规章文件得以出台。

  观瞻所有的内容、尤其是此次的工作要点来看,政务公开的落脚点,并非是简单的信息发布,而是着眼于政务参与的扩大。扩大政务参与,并非是要让更多人参与到政务管理、行政执法中来,而是让公民权利在让渡的公权力中有获得感、有尊崇感,具体来说,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这些属于公民权利的“政务参与”,本身也是国家治理、政府公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助力于“深化改革、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政府建设”的。

  遗憾的是,揆诸报端,有多少重大事件因政务公开的缺席造成更大的缺憾呢?有多少所谓政务公开能让“群众看得懂、能理解、可监督”呢?又有多少政务公开真正意在“公开、透明、法治”呢?制度建设,不曾懈怠,民意诉求,念兹在兹,那么,为什么政务公开依然差强人意呢?

  这其中固然是有制约政府信息公开的技术、程序因素,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在于一些官员“缺乏信息公开的意识与理念,缺乏对公民权利的认知与尊重,进而缺乏信息公开的主动性”,将政务公开视为唯上的政绩工程,并未从根本上将扩大公民政务参与、实现公民基本权利视为政务公开的落脚点。

  在此次的工作要点中,有专门的章节提到要“扩大政务参与加强解读回应”,并就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比如重要政策要在3日内通过政府网站和媒体发布、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等等,设定技术路径依赖固然重要,更重要的依然在于强化权力的制约,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此前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所言,政务公开实质上也是要让政府的权力受到监督。权力有所谦抑,权利才能得到主张。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