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设区”必须因地制宜谨慎为之
时间:2016-03-10 10:32:19
来源:红网 作者:洪巧俊
老农很困惑,困惑于他所在的县要“撤县设区”。老农说,我们这个县有千年历史,为何要改?面积还是这么大,人口仍是这么多,经济总量等都没变,把“县”改成“区”字就能不一样?就能大发展?全县有100多个县直单位、10多个乡镇,100多个村委会,仅换公章、名牌就要花一大笔钱。比如一个镇的大门口党委、人大、政府、纪委的大牌子要换,镇里计生办、财政所、民政所、维稳办……这些“七所八站”都得换,这可是个浩大的工程,就为这区区一个“区”字就要如此折腾,劳民伤财。
老农对我说,听说“撤县设区”要在北京排队审批,这要在北京排队的事就不是很容易,就要到北京跑关系,这跑可不是咱农民跑跑腿,是要真金实银去跑的。听一些老干部说,他们都不喜欢撤县设区,认为设区后不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我们县是农业大县,离市区比较远,且工业化程度又不高,以后搞建设是“鞭长莫及”……在任干部大都不敢说,一些退休老干部去上访,市里就给县里施压,于是县里就派人做这些老干部的思想工作,还专门成立了综合协调组、人大、政协、宣传、社会稳定等七组,人大、政协两组着重在做好离退休老干部的工作,包片包人,不再出现老干部上访的事。
“撤县设区”,这个连老农都看得出弊多利少的事,一些地方为何还要热衷于搞,无非为了城市扩张,贪大求全。其实,县和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规划权和建设权,改成区后,把规划权和建设权上收,有利于大型城市在自己的辖区内进行统一规划。这“撤县设区”劳民伤财不说,还制造了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
在中国,当一个地级市想把下边的县变成区,可以说大都会成功,尽管这个县的老百姓不愿意,但不愿意的没有发言权,有发言权的县领导得“无条件服从大局”,最多能说的是要求原有利益格局不变。也有的县不同意,通过组织程序向上反映,但往往也是“胳膊扭不过大腿”,最后还是县变成了区。但也有的地方出现集体抗议后,却阻止了“撤县设区”的步伐。2013年5月16日《南方周末》刊登了《撤县设区长兴不高兴》。2013年5月8日,浙江长兴因“撤县变区”酿就一场风波。面对汹涌民意,湖州市决定暂停“撤县设区”计划,并派出调研组进驻长兴倾听民意。报道说,为了说服长兴,湖州承诺“五不变”——名字不变、区域范围不变、财政体制不变、县级管理权限不变、县级管理体制不变。但该县部分领导干部仍站出来说“不”——两百多名老干部上书县委,县委四套班子全部反对。
他们为何反对,显然是利益诉求,长兴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长兴作为浙江财政省直管县,财政80%留给自己,20%交给省里。变成区之后,一半要交给湖州。假设长兴2013财政收入70个亿,变成区,就有35亿要给湖州。”“变区之后,审批权、规划权被湖州拿走,长兴还怎么活?”长兴县招商局官员陈国庆对也不无担忧地说,一个大项目本来要投在长兴,但湖州可能会统一规划,放到其他区。企业家们更是坐立不安。“在县里办事,部门之间经常踢‘皮球’,变成区后,还要跑到30公里外的湖州,那就更难了。”长兴某镇一家热电材料厂老板忧心。当然,最为不满的还是普通老百姓。有关“撤县变区”的讨论,迅速铺满“长兴吧”的首页并不断刷新。“优质资源一定向市区聚集。有一天你小孩要上学、看病,发现长兴好点的老师、医生都得跑到湖州了。”还有网友还想象:“日后大项目大投资都被湖州拿到市区发展,这会给长兴带来什么?基础建设萎缩,财政投入缩水,城市发展停滞,外来投资减少,人才大量流失,房价下跌……如此恶性循环。”(2013年5月16日《南方周末》)
比如我了解的几个“撤县设区”的县,与市距离较远,可以说市的带动力量不大,改成区对当地颇为不利。因为城市建设很难辐射到这较远的区,其城市建设就会日渐衰退,从而沦为城市的边缘,陷入“假性城市化”的陷阱。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农业大县也“撤县设区”,这是很荒谬的事情,因为一旦农业大县扎堆“撤县设区”势必影响粮食安全。撤县设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标志着将永远告别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道路,而融入城市大都市,迈上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新台阶。这些农业大县本应以农业为主,确保粮食生产,但一旦改为区,工作重点转移后,就不再是以农业为主,而是以城市建设为主。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投入扩大,农业投入就减少,甚至很多时候出现农业、农村、农民补贴城市的现象,农业就可能基本被放弃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可能会蚕食耕地,还会使乡村进一步败落。由此,对于可能出现的“赤脚市民”群体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谨慎对待,否则后患无穷。再说,国家对这些农业大县一直在大力扶植,撤县设区、设市工作重心转移后,投入的巨额资金会不会付诸东流?
近年来,城市建设“贪大求全”之风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甚至连一些地级市也提出雄心勃勃的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规划。中国城市建设无序发展,原因是没有控制好开发强度,没有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早在去年3月,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就表示,经过30年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由于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使得特大城市城市病,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城市管理成本升高等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部分发达国家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城市带、城市群,城市连绵区,以此来化解巨型城市病的经验是值得借鉴。徐匡迪还认为,我国已经是世界上大城市、特大城市最多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必须严格控制特大城市的盲目扩张,发展中小城镇(2015年3月21日中国经济网)。
由此可见,不能再任由“撤县设区”无序地开展下去,必须在倾听民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谨慎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