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地方戏里的乡愁
时间:2016-01-21 13:20:47  来源:光明网  作者:聂昱冰 

    中国,现在正处于一场浩大的全民迁徙之中,数以千万计的人离开前辈们世代生活的地方融入了异乡。当第一代移民终于在异乡扎下了根之后,蓦然回首,突然发现:原来走得再远,也割不断心中那一缕乡愁。于是,乡愁的牵绊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眼中、口中、心中。家乡的山水、田野、街巷、房舍,都成了一叶叶朝朝暮暮停留在渡口等待着游子返航的小舟,船舱中载满了乡愁。

  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在故乡这些固定的情感记忆符号之外,还有另一种最能凝聚起乡愁的事物——故乡的声音:地方戏曲。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共有地方戏三百多种,除了评剧、越剧、黄梅戏这些广为人所熟知的剧种之外,还有大量只被当地人所熟悉的小剧种。它们可能只在一片小小的区域里流传,在外地人听来,它们的锣鼓调也许起伏过多不够浑厚,唱腔中的转折过于突兀做不到圆润饱满,甚至演员的吐字根本就听不懂——“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这不是故意贬低,是真听不懂,所以也就解不透其中味。

  可偏偏就是这些异乡人“真听不懂”的地方戏曲,只要锣鼓一响、水袖一抛、一声高音,就能重重击在游子的心口,把那道苦苦阻拦着乡愁的堤坝瞬间击得粉碎。

  地方戏之所以拥有着比乡土更加浓烈的唤起乡愁的力量,是因为任何一种地方戏都是由当地的历史、人文和文化传承做血液的。这些元素既融入了一方土地戏曲的血脉,也融入了一方人的血脉,所以人与戏曲息息相通。

   我曾经在广东汕头看过一出潮剧,在开场前,团长开玩笑道:“我们地处偏远,不了解北京那种大地方、大人物们的生活,我们熟悉的都是身边的小人物,所以我们剧中的人物都是贩夫走卒、仆妇丫头、市井生活。”

  果然,戏台上一位年轻风流的公子和一个诙谐艳丽的媒婆,唱一段媒婆陪公子去相亲的戏文。弦乐、唱腔、身段都是活泼甜美的,仿佛浸透了清晨潮水涌动的轻快声音和海上日出时让人舒适的温度。   

  坐在台下,虽然一个字都听不懂,但我毫不怀疑,即使离开故乡很久的潮汕人,只要听到这曲调唱腔,立刻就能回忆起在海边赤脚跑过的童年,还有身后追逐着责骂自己的外婆。

  还有一次,是在河北张家口康保县,看他们的传统地方戏:二人台。这种地方戏的特点是每一声曲调都高亢清亮,直入云霄,即使是最缠绵的爱情戏也是如此。询问之后才明白,原来,在历史上,这里是草原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后来关内人走西口的必经之路。听了这话,眼前立时就出现了这样一幅场景:辽阔的旷野,远行的男子,站在高坡上久久眺望着亲人背影的女人们。当距离太远了,再也望不到彼此的时候,就只有靠着这一声充满了故乡气息的高歌,来相互呼应。而在亲人听到这曲调的时候,远处那个唱的人,已是泪流满面……

  这旧日的场景已经永远沉到了历史的深处。只有这高亢的曲调还在久久流传,陪伴着一群又一群游子的乡愁。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