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15年12月1日
地 点: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馆
主持人:加拿大驻华大使 赵朴
演讲嘉宾:多伦多大学校长 梅瑞克·格特勒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出口、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财政和不计环境代价的低成本制造业,但依靠老路发展经济的风险显而易见。因此,中国和加拿大一样,也在反思,未来的繁荣到底要靠什么?” 12月1日,在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内举办的“加中经济讲坛”上,国际知名创新活动地理学和城市地区经济学专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校长梅瑞克·格特勒(Meric Gertler)教授作为论坛特邀嘉宾,在主题演讲中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城市地区和大学共同为未来的繁荣打下基础。
据悉,此次“加中经济讲坛”活动是“对话加拿大”系列活动之一。加拿大驻华大使赵朴主持活动并致欢迎词。以城市化领域为研究及服务对象的中国国际城市化战略研究委员会,以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受邀参加了本次活动。城市化委员会秘书长蔡义鸿等十余名成员和参会嘉宾在论坛对话环节及随后举行的酒会中与梅瑞克·格特勒博士及加拿大驻华大使赵朴先生就城市化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欢迎致辞
中国城市化速度惊人
赵朴:加拿大驻华大使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多伦多大学校长梅瑞克·格特勒博士。格特勒博士于2013年成为多伦多大学校长,他是国际知名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创新活动地理学和城市地区经济学。今天,他将与我们一同探讨,如何看待和理解国际大都市作为“国家重要资源”,以及高等学府在确保城市化地区成功的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打造“智能”国际都市需要良好的城市化进程。此外,城市经济也越来越依赖知识密集型活动。城市与大学、研究所等教育机构的关系也因此日益重要。
与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相比,中国的城市化虽然起步较晚,但速度惊人、规模庞大。30年前,中国80%的人口还居住在农村,而现在有将近60%的人口分布在600多个城市,且城市人口还将不断增加。展望未来,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城市在迈向“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都应确保城市的每一个部分都能成为创新的中心和繁荣的动力。这些“智能”城市能够促进创新和创业,激励新理念和产品的发展,最终带来更大的机遇。现在就让我们来听听格特勒博士对这一主题的分析。
主题演讲
城市地区和大学:为我们的繁荣打下基础
梅瑞克·格特勒: 多伦多大学校长
我相信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城市与大学间紧密的联系和对未来社会繁荣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今天的论点。但城市的重要性仍被低估了,因为无论在中国还是加拿大,想要取得未来的成功,都必须关注并发挥城市自身在产业和地域上最有潜力资产的优势。为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三点内容:
第一,地缘政治格局的迅速改变正在对加中两国产生深刻影响。第二,全球正逐渐意识到城市作为国家资产的重要性。第三,以上两点将会影响国家和地区的公共政策。
人们常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20多年来,社会的快速变迁已成为新常态,来自加拿大和中国的例子都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加拿大虽未在上一次全球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但经济发展却缓慢而不平衡。最近,油价下跌使加拿大经济和加元倍受打击,危机振荡中的加拿大也再次意识到,依靠单一支柱产业支撑经济发展是多么危险。加拿大不得不反思,未来,靠什么实现经济的繁荣发展?
虽然中国的情况与加拿大不同,但我相信中国也在思考相同的问题。中国以大规模的城市化为动力引领了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然而,这一变革的副作用也在日益凸显。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出口、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财政以及不计环境代价的低成本制造业,但依靠老路发展经济的风险显而易见。因此,中国和加拿大一样,也在反思,未来的繁荣到底要靠什么?
今天,我建议大家把目光放在城市上,看看是哪些产业推动了大都市的经济发展。当然,对多伦多和北京这样的城市来说,最显著的推动力是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此外,创意产业、电影、电视、时尚、餐饮和传播技术等等也都包括在内。这些经济活动的共同点是:它们大都是城市活动,大都市丰富的环境促进了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创新地理学理论也印证了企业家、风投、创意产业人才的直觉:城市是酝酿创新、创业、新理念和好机会的温床。因为城市总能提供许多重要的问题等待人们解决,从而激励人们创造新的理念和产品。
城市还能提供丰富的专业服务与人才资源,利于创业和新产品的开发。具有开创精神的人通常会选择居住在文化多元、安全、宜居、教育完善和开放包容的城市,以此推动相同或不同行业间的知识分享。如今,信息技术已经让远程信息分享变得愈发便捷,如果一个城市鼓励知识外溢效应并拥有优越的本地环境,那么这个城市更将会为创新提供更丰富的机会。同时,城市之间的联系也越发密切,城市是通向全球知识中心的门户,并将新的能量、机会带给本地社区。显然,在多伦多、北京、波士顿这样的大都市,现在及未来的繁荣都取决于我们获取和利用知识的能力,既包括本地创造的知识也包括全球其他研究中心创造的知识。我们共同的繁荣,依赖于彼此间的互相合作。
这又与我们今天的主题有何联系?从城市和教育机构的合作关系中我们能够看到,那些与其他地区合作密切、注重知识经济的国际大都市已经逐渐成为全球顶尖的文化和经济中心。风险资本以及其他形式的流动投资都会被这些城市吸引,因为这些城市可以提供一流的研究机构、人才、环境、全球影响力以及优越的市场和服务。研究合作会促成经济合作,在研究方面密切合作的两个城市很有可能在全球经济中有重要影响力。
从全球范围来看,许多国家已经开始为更好地利用城市加强国家的创新能力、灵活性、保障长期的繁荣而开始制定积极的公共政策。对于国家在创新方面的公共政策,我提几点建议:
首先,政府的创新政策必须承认,大多数创新活动在国家甚至国际范围内都只集中在少数城市地区,激励创新活动的公共投资也应集中在少数区域。第二,国际互联、合作与开放性至关重要。要增加包括大学、产业和地区在内的国际合作,建立国际网络会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第三,鼓励企业投资于研发。当一个产业投资于研究领域时,该地区吸收和利用知识的能力会大大增强,并能帮助本地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培养高素质人才。全世界最有创造力的区域都能提供良好的环境,帮助当地的科学家、企业家、风投者和产业领袖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地区发展动力。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独角兽”公司的分布情况。“独角兽”公司指价值超过十亿美元的初创公司,从“独角兽”公司的分布中我观察到三点:
第一,这些公司数量虽少却高度集中,只有少数地区拥有四个以上“独角兽”公司,分别是:硅谷、洛杉矶、纽约、伦敦、斯德哥尔摩、柏林、特拉维夫、北京、上海和杭州。第二,中国的“独角兽”公司发展迅速,尤其是北京拥有中国数量最多的年轻“独角兽”公司。第三,“独角兽”公司集中的区域都是国际大都市并拥有知名的研究中心和高等学府,在这些区域,城市与教育机构间是相互扶持发展的。在此,我想引用一位风险资本经理的精辟评论:“创新理念在哪儿,资本就往哪儿走。”
总而言之,国际大都市是世界未来繁荣的基础,为实现未来的繁荣,我们需要投资于城市知识基础设施,并积极地参与本地和国际间的对话,来讨论如何帮助这些区域达成发展的目标。
现场互动
提问:格特勒博士,您讲到产业集聚对创新型企业十分重要,中国也在实践这一理论,例如中关村就是创新型企业的聚集地。同时,中国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县城都在开发“创客园”,您能否给中国政府一些建议,在为创新型企业集聚区提供公共政策支持时,应在多大的城市或怎样的条件下推动“创客园”建设?
梅瑞克·格特勒:这是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如果想在相对偏远的地区刺激创新活动,到底这个城市能小到什么程度?怎样才能确保创新活动成功?其实,很难有解决所有问题的政策。例如,北京有非常利于创新型企业发展的环境,但同样的模式,在更小、更偏远的城市就无法复制,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我认为中国一些较小的城市都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吸引某些人群。因此,一些中小型城市同样有发展创新中心的潜力,但前提是政府必须知道这些城市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哪,在进行投资前要有战略性思考,究竟哪些行业更适合这些城市,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其他城市的发展路线。
提问:中国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您认为政府在鼓励创新方面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梅瑞克·格特勒:我认为,一个地区到底要达成什么目标,政府首先要有务实的态度,并且知道这个城市的基础是什么,从而在这一基础上充分发挥城市的优势。在有潜力的地方,利用一系列策略来充分挖掘本地经济的优势,肯定会获得回报。我们经常看到,在生机勃勃的创业园区内工作的人往往本身就很有创新意识,且都很能赚钱,因此,公共部门应该为这些人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舒适。因为创业者进入到一个地区,也希望这一区域的生活成本适当,也希望这个区域能够变得更有吸引力,或整个区域的经济不断上升。如何加强或利用这个地区的创业优势呢?公共部门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个地区已有的优势继续发挥下去,同时让这个地区的生活成本不至于使人们负担不起。
提问:大使先生,我们了解到您多次被派驻到中国工作,能否描述一下您所感受到的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变化?
赵朴:我第一次来中国是 31年前,那时,外国人之间还在讨论中国的经济改革会不会成功,当然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经济在非常迅速地增长。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例如高速铁路等领域,我相信,这种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会让中国受益良久。现在,中国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如何控制大都市的规模,北京、上海、深圳等大都市如果再继续无止境地增长,势必会带来更大挑战。当然,格特勒博士也谈到,城市和人才是相互吸引的,这些城市在不断增长的同时,确实也会吸引更多人的迁入,因此,这也是一大挑战。
提问:格特勒博士,您认为如何进一步加强大都市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
梅瑞克·格特勒:创意人才往往更喜欢居住在有特殊氛围的城市,他们希望这个城市与其他城市是不同的,他们更愿与具有自我特色的城市或社区建立情感连接。一个有工业历史或文化历史的地区对创业人才来说,显然更有吸引力,在这些方面北京和多伦多有非常相似的历史沉淀。但我们也应看到另一个趋势,许多大都市都在去除自己的历史元素,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这对于吸引创意人才是不利的,因为全世界都已经认识到城市拥有独特文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