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退休版城市幸福指数”——2015大中城市退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报告通过健康医疗、人居环境、交通出行、经济金融等几大维度的考量,对全国38个大中城市进行了评估。这是国内机构首次采用指数形式,以退休人群生活品质为主线,全面衡量城市应对老龄化的建设情况。(12月20日《华西都市报》)
如果仅从个体的内心体验来说,影响城市退休生活质量指数的缘由可能不尽相同,因此对其排名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有的人看中的是城市里有陪伴自己的家人,有的人倾向于城市别致的生活环境,而有的人则或许只是对这个城市有了某种浓烈的乡愁情感。然而,当我们抛却个人因素,将城市放置于公共空间进行考量时,便会发现,这样的排名不但是对城市应对老龄化的有益提醒,更是督促其完善硬软件设施以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必要准备。
一个需要面对的现实是,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老龄化人口已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并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加。根据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立的老龄化标准,当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从这个标准看,中国其实已经进入老龄化了。但遗憾的是,我国的很多城市,却没有做好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准备,也并没有在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价值取向、公共服务上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使得我国的老龄化问题重重。
就拿影响指数排名之一的健康医疗来说,很多城市在这方面还任重道远。一些二三线城市的一些医疗机构非但不给老人提供周到热情的服务,反倒利用各种欺骗手段,以销售保健品、贩卖养生药的名义,去攫取老人的养老钱。而另外的一个数据则是,在我国4万多家各类养老机构中,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也只有20%多,从而造成了医疗和养老资源的严重脱轨,使得老年人的健康医疗得不到真正的保障。
在经济金融方面,尽管整个社会面对老年人的消费有了质和量的提高,但很多时候,老年人的权益却并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仅以老人到银行存钱为例,一些银行专门针对老年人辨别能力低、容易被“亲情牌”蛊惑的弱点,活生生的将存款变成了“保单”。这种只讲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该对老人体现应有温情的“野蛮”做法,其实只是被按下快进键的当下城市对老人不尊的一个粗暴缩影。
“择一人终老,携一人白首”应该是每一个个体最朴素的养老愿望。从这个角度看,城市退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它便不是一个简单的养老去向指南,其反倒是在诸多数据中,帮城市管理者找出了当下城市在面对老年化社会时呈现的主要问题,又为其怎样建设一个健康老龄化城市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尽管其采用的评判标准或许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但其前瞻性的将一个城市的养老问题呈现在大家面前,其彰显出来的问题意识和民本情怀却是值得称赞的。
城市不只是年轻人的城市,一个健康的城市本就应该有容纳不同年龄层次的胸怀和理念。惟愿榜单中的城市能在诸多数据对比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找到奋进的鼓点,为老龄社会提供更友善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