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11月21日下午,第十一期CEO会老杨会客厅开启对话,围绕着农村电商和农民创业等最近热门的话题,城市化委员会社会建设专委会专家顾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等专家、企业家展开了热烈讨论。
针对近期农村电商的发展,于建嵘一上来就抛出了自己的担忧:“最近我一直在考虑,互联网时代,农业、农民能不能真正得到好处,也去一些地方看了一些互联网农业平台,我对这些平台能产生的效果表示怀疑,我很担忧这种浪潮会不会变成新的劳民伤财的运动。主要表现为两点担忧:第一,农民是否能利用现代的互联网方式创业?第二,这些电商的发展农民能否得到好处、获得益处?”
于建嵘认为,农村电商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要选择更好的方式来帮助农民发展,要建立社区平台,通过平台来收集和发布信息。于建嵘对河南发展农业电商非常看好,他说,河南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人口众多,发展空间广阔,市场潜力大,河南农业电商做好对全国具有示范意义。“在河南的实验成功,就可以复制和放在国内其他的地方实施。”于建嵘指出,要做农村电商,就要做自己的品牌,拒绝融资,把渠道市场打通,降低成本,不套取国家的钱,不套取风投的钱。
对于农村电商现在存在的问题,于教授结合自己的调研,讲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在社会对电商的理解存在偏差,”于建嵘说,“电商的本质不能是增加社会成本,而应该是节约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农村电商的本质不是能下单、能买东西,而是解决农资、农产品的交易问题,而且是规模交易问题。”于建嵘指出,农村电商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让大家相互信任,即信誉的建立。此外,网络平台可以做一个好的信息渠道,利用网络优势深入挖掘出农村特产,宣传河南特产,把河南特产推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实实在在地帮老百姓卖出农产品,同时发现外面的好东西,让河南省的老百姓也能充分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最后一公里”受阻是农村电商普遍存在的问题,于建嵘分析其成因,一方面因为地方政府观念滞后,缺乏推动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农村电商大多不成规模,没有形成网络,成本大;许多农村电商只是止于概念,空有其表。于建嵘举例说,“一间小房子挂个牌就成了电商平台,这样的电商很难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