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村社会结构已发生重要变化
时间:2015-10-30 10:10:13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贺雪峰 

    在城市化背景下,大量农村人口从土地中脱离出来,进城务工经商。在农村资源不断流出的背景下,农村为什么还可以保持秩序?这需要我们对农村社会结构进行仔细调查分析。在一般农业型农村地区,农民显然也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分化,不过,总体来讲,这种分化是不稳定的,且是与农民家庭周期有密切联系的。依据调查分析,当前中国一般农业地区主要有四种代表性的农户,分别是:进城户、半工半耕户、中农(对“中坚农民”的简称)、老弱病残户。

    当前70%的农民家庭存在“半工半耕”结构,这种结构是当前中国农村最为基本且不稳定的结构

    在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农村最大的变化是大量农民进城。当前农民有两种十分不同的进城:

    第一种农民进城是通过考大学或务工经商赚了钱,有稳定就业与收入来源,真正可以在城市买房安居的进城。这样的农民进城,可以全家进城,而不必为进城失败留下返乡的退路。他们因此进城去了,一般很少再与村庄发生日常联系。他们也可以说是村庄成员,因为他们是从村庄走出去的,且与村庄存在密切的社会联系,但他们主要的利益关系已经不在村庄,也与村庄渐行渐远。他们之前承包的土地因为30年不变,而仍然具有一定支配权,但他们一般不种,而是流转给亲朋邻里耕种。因为进城农民与村庄之间仍然存在联系,所以也可以算作村庄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

    第二种农民进城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以获取务工收入,而家庭中年龄比较大的父母仍然留村务农,从而,农民家庭中有了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务工和务农的两笔收入。这样一种农民进城只能是“半进城”,这个“半进城”有两层意义:一是家庭成员中只有部分成员进了城,还有部分成员没有进城;二是进城的农民也可能返乡。当然,进城农民在城市务工经商顺利,可以在城市安居时,他们也可能将留村务农的父母接到城市。

    当前中国一般农业型地区中,最为普遍的农户正是这种“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家庭,家庭中的年轻子女进城务工,年老的父母种田。这样的农民家庭,进城年轻人就与村庄有着紧密的关系。一方面,村庄中基本的生产生活秩序是留村务农父母进行生产生活的基础;另一方面,年轻人进城失败,就可以返乡务农,有了退路。面对金融危机,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农民的说法是,失业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吃饭的时候多摆一双筷子罢了。

    当前中国大约70%的农民家庭存在这样的“半工半耕”结构,这种结构是当前中国农村最为基本的结构。但这种结构并不稳定,因为留村务农的父母会越来越年老,以至于不再有能力种田,他们就将自己承包的耕地流转给亲朋邻里耕种。

    没有进城务工经商而是留村务农的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农民及其家庭,已属于村庄社会结构中的“中坚农民”

    农村中的第三种结构性力量,就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城务工经商而是留村务农的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农民及其家庭。年富力强的一对夫妻可能因为父母年龄太大需要照料,或子女过于年幼,而无法进城务工经商。年富力强的年轻夫妻留村务农,只种自家承包的责任田,经营面积太小,所获收入太少,在农村难以体面生活,因此,他们最积极地将外出务工农户不再耕种的土地流转过来,达到适度规模经营,比如达到30~50亩的经营规模,从而,每年从农业中可以获得3~5万元的纯收入,又通过农村副业获得一定收入,加之农村生活成本低,他们就可以获得不低于外出务工的收入,同时又可以保持家庭生活的完整。这样的以适度农业规模经营为主体的,主要收入在村庄、社会关系在村庄,且收入水平不低于外出务工又可以保持家庭生活完整的农户,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农”。

    年富力强的农民夫妻留在村庄,一定要有超过自家承包地的土地上的收入。上面所讲通过流转外出务工农户的耕地来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只是形成中农的一种方式,当然是主导的方式。其余方式还有比如种植经济作物,专业养殖,当农村经纪人,做代理,开商店卖农资,手艺工匠收入,或就是当村干部,等等。总之,在农村就可以获得不低于外出务工收入的青壮年农户,保持了家庭生活完整,参与村庄各种社会事务。这个群体就成为村庄社会结构中的“中坚农民”。

    第四种农户是家庭中既缺少进城务工的年轻力壮劳动力,又缺少从承包地以外获取收入能力的农户,这样的农户,除耕种自家承包地以外,不再有其他比较重要的收入来源。这样的农民大多是老弱病残农户,是农村真正的弱势群体。

    “中坚农民”在农村社会结构中处于关键位置

    总体来讲,在这四种类型中,进城户比较稳定,且正在越来越完全地脱离村庄。半工半耕户的情况比较复杂,从收入上讲,有些家庭父母已经年老,无法种地,从而不再获取农业收入,但进城年轻子女仍然无法获得在城市体面安居的就业与收入条件,而随时可能退回农村,绝大部分家庭则有或多或少的务农收入。这部分农户存在家庭的分离。

    中农家庭也不稳定,其中原因有二:一是中农家庭从农村所获收入不稳定,包括所种其他农户的承包地可能随时被收走,在农村从事的副业本身不稳定;二是中农家庭随时可以调整家庭策略,比如随着年幼子女年长,而有外出务工经商的更多机会。从具体农户来讲,中农是不稳定的;但从产生中农的条件来看,中农则又是相当稳定的。因为随着农民越来越多地进城,农村有了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且农村有各种获利机会,这些机会就为中青年人留村创造了条件,就会有人来捕获这些机会。

    老弱病残户也可能随着年幼子女成年后外出务工,获得务工收入,从而变成半工半耕户。因此也是不稳定的,这与家庭的生产周期有关。

    以上四种农户在当前一般农业型地区的比重大致是,进城户占10%左右,半工半耕户占70%,中农户占10%,老弱病残户占10%。这种结构是按户来统计的,若按照在村庄的人来统计,则进城户就不应该计入,半工半耕户中,进城务工经商的年轻人也不应当计入。

    因此,村庄中就主要有两种人群:一是中农,二是老弱病残。后者包括了半工半耕户中留村务农的老年父母。此外,还有未成年的儿童。在这样一个留村的农户结构中,中农户的比重依然是10%,最多不过20%,老弱病残的农户要占到绝对多数。可以看到中农在农村社会结构中的关键性位置。实际上,在当前农村人财物流出的背景下,正是中农的存在及由此形成的“中农+老弱病残”的结构,保证了农村社会的基本秩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