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增养老床位约40万张,但是,调研却发现,各地都有大量养老机构床位闲置,特别是有些乡镇敬老院,甚至长年无人入住。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昨天开幕,这次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勾画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同时,有关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发展的问题,也成为大家的热点。
自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2.4亿,而且,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高龄、失能老人增长快、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加速等特点,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不断加大养老服务投入,“十二五”期间,仅中央预算内投资就达108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入近300亿元,建成了大批养老服务设施。
大量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建成,较好地满足了广大老年人的需求。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日渐显现,亟待引起主管部门的关注。比如,“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增养老床位约40万张,但是,调研却发现,各地都有大量养老机构床位闲置,特别是有些乡镇敬老院,甚至长年无人入住;有的地方,已建成的敬老院闲置无人居住,却又在规划建设一批乡镇敬老院。再比如,许多农村建立了互助幸福院,供本村老年人居家养老,但是,由于缺乏运营资金和管理人员,大量幸福院处于闲置状态。
另一方面,能够提供较好照料特别是医疗护理的养老机构,往往又“一床难求”,能够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社区服务设施却又严重不足,等等。
出现上述问题,既有消费能力、服务质量、消费观念的原因,更有缺乏规划、盲目建设、投入低效的原因。因而,在全面启动新的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规划编制之际,我们需要认真总结过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适当调整发展战略,从而努力“用最少的投入、做最多的事情”。
过去几年养老服务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精准化不足。也就是说,没有能够全面摸清老年人的需求底细,没有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制定不同的服务计划,而是一味地强调增加床位、增建机构,从而在某些地方造成了供给和需求脱节,降低了投资效益。
因此,今后发展养老服务,最重要的是要在精准化上下工夫。为此,我们首先要做好养老服务调查统计工作,以科学的调查统计数据为基础,不断调整工作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将有限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目前有些地方,往往只有一个大体的老年人数量,至于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数量、他们的具体需求则都没有底细,这样进行投资建设就不可避免的具有盲目性,产生问题也是正常的。
要适度调整养老服务发展方向和目标。针对养老床位不均衡、供需脱节的现实,建议适当弱化对养老床位指标的考核,将提高养老服务覆盖面、丰富养老服务内涵、扩充养老服务功能等方面的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在养老床位建设方面,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把医养型、护理型、康复型等突出床位功能的养老机构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发展重点,让更多的养老机构都能开展医疗康复、心理咨询、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特色养老服务需求。
要充分尊重传统,把居家养老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这就必须健全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使社区能够为居家养老提供更好地支持。
另外,当前我国养老服务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进而定居城市,从而产生了大量农村留守老人,而农村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又普遍滞后,如何满足越来越多的农村独居老人养老需求,是各级政府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难题。同时,再过十年二十年,大量因打工定居城市的农民工也将步入老年,他们的经济条件、社会保障水平等也会给养老服务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这两个方面问题必须在规划“十三五”时予以重点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