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乡村旅游内外兼修才能“记得住乡愁”
时间:2015-09-21 10:54:05  来源:光明网  作者:杨朝清 

  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近日在“中国现代乡村旅游30年论坛”上表示,中国每年国内旅游人次达36亿人次,其中18亿人次在乡村,农民直接接待的至少在6亿人次以上。预计未来5到10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可达20亿人次,农民直接接待可达10亿人次。(9月20日《四川日报》)

  伴随着消费结构从生活必需品时代转向耐用消费品时代,旅游逐渐从精英消费转向大众消费。旅游不仅使人们释放压力和紧张情绪,消除日常生活的不适,也为人们展示了另一个世界。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人们对精神家园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并不是一个人的一时冲动,而是许多人发自心底的利益诉求。

  旅游作为一种消费活动,不仅具有经济意义,也具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换言之,旅游不仅是消费者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也是消费者进行趣味区分、文化分类、意义建构和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过程,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结点和汇聚点。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也有助于改善农民的生存生态,推动“精准扶贫”。

  今年7月,笔者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多名学生一起到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枫香坡侗族风情寨进行田野调查。这个原本贫穷落后的乡村,大力发展茶叶种植等生态农业和以民俗文化为依托的乡村旅游,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也让村民们脱贫致富,被一位前来考察的中央领导同志称赞为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旅游作为一种将消费者的需要、认同、情感、文化勾连起来的经济活动,是对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的外在呈现。在钢筋水泥建构的“城市樊笼”里,依然有部分人保持着对“田园牧歌”的向往,渴望回归自然,回到“慢生活”的状态。乡村旅游要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既要保持自然风光的原汁原味,也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旅游产品开发,让游客的出行之旅更加便利、更加有品质。

  在枫香坡侗族风情寨,许多“农家乐”在保留侗族民居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在内部配置了现代化的生活设施。更为关键的是,在一个功利和算计大行其道的时代,一些“农家乐”老板并没有钻进“钱眼”里,而是用贴心、细致的服务让游客感受到光亮和温暖。倘若农民流失了赤子之心,乡村旅游的品质就会大打折扣。

  转型的压力,创新的挑战,考验着每一个乡村旅游从业者。只有解决产品初级、模式单一、市场饱和、竞争恶性等问题,只有让游客在体验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人文情怀,乡村旅游才会让游客“记得住乡愁”,才会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