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政府请闭眼市场请睁眼,出租车得救
时间:2015-09-16 09:46:29  来源:搜狐评论  作者:方乐迪 

    和专车司机聊天,已经成为我乘坐专车第二大理由,第一则主要还是便宜和舒适。专车(快车)司机也成为一个反映社会行业变化的窗口。不过,这些变迁也许是社会整体面向变好的信号。

  这些转行做司机的人中,有些就直接受到了“八项规定”的波及。例如,一位司机曾在天津卖海鲜,因为官员们餐桌上的收敛,导致海鲜变成了海臭(死了),故而被迫转行来北京干专车司机以为周转。由于楼堂馆所建设的收敛,做玻璃幕墙生意的老板也转行司机来周转资金。还有一位做装修的专车司机和我说,至今还有政府部门以党内的整风肃纪为理由,拖欠着款项没有发。

  专车司机们反映的变迁,也同样涉及到了出租车行业。在乘坐的各种专车当中,不下三次碰到了从出租车公司跳槽而来的司机,他们或选择委身专车公司,或开着自家车拉活。一位成为个体户的前出租车司机曾跟我算了一笔账,他一周因为限号休息一天,平时坚持12小时的工作量,周末只白天或者晚上出来,可以保证5万多的收入和2万多的净收入。但是,他当出租车司机时,比这奔波也只不过才有可能达到将将过万的收入。

  事实上,即便出租车司机再勤奋,他们也需要面临日益挤压的市场和日益减少的收入。像在北京这样的城市,记不得上次打出租车是什么时候的人估计大有人在。有可能有些人打出租车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手机没电了。最近恰巧因为这个原因,打了一辆出租车回家。这位使用某打车软件已经一年的司机告诉我,接单量在一年内大幅下滑。这位司机和我谈到了出租车的生死问题。虽然我们都相信坐拥特权的公司会继续旱涝保收,不会在这场消耗战中被拖垮。但是,谁会继续开出租车呢。这位司机说,现在跳槽虽然不那么多,但也绝不是罕见事情了。不过这位司机也为出租车叫屈,他们认为现在竞争环境不公平,他们这些司机解放出去也不见得比专车差。

  铺陈至此,出租车的问题似乎还是一个底层间的博弈。出租车公司其实并不会因为现在的市场竞争有所损耗,特权可以保证他们的收益。但是作为底层的司机、乘客与专车司机则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在一些城市,这种博弈甚至演化成赤裸的兵戎相见——出租车司机围堵专车、围殴专车司机。而这种博弈本就是不合理的存在。可以预见的是,若是放任自流则将伤害这个行业本身。

  互联网对于这个行业的影响,除了阵痛还有倒逼改革的作用。虽然依旧没有一个城市让困扰出租车行业的“份子钱”透明化,但一些改变已经开始了,政府也正在学会对这个行业让利。例如南京市在今年1月,就取消市域出租汽车经营权使用费。而广州也在9月开放了“份子钱”的价格限制。但在所有进行改革的城市中,最近杭州的方案无疑是最触及本质的。在杭州,出租车的发展已经被挤压到必须求变的境地。

  杭州的改革不仅延续了其他城市中改革的让利模式,如“经营权无偿使用”、“清理规范经营关系”等等。这些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司机个体的压力,为司机们免除了后顾之忧,释放了个体的竞争潜力。这些改革措施,也为出租车司机们营造了与专车竞争更为公平的环境。

  不只是真金白银地退还有偿使用金。更为有诚意的是,杭州的出租车改革触及了改革的深层次,而不局限于往往沦为“朝三暮四”修修补补式的改革。所谓深层次的问题,是指杭州市涉及了管理方式的转变,如本次方案所提出的将出租企业定位由“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为“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该方案还提出要在总量和价格上放开管控等。总体而言,这是一个明确了政府与市场边界的方案,政府该闭眼的闭眼,该放手的放手。

  “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这样的措辞变化,并非意味着出租车涨价成为常态,普通家庭不能消费得起。相反,这样的措辞恰恰恢复了出租车的本来定位。在欧美,出租车本来就是私人化的运输工具。作为一种私人产品的出租车,加持了“公共”属性,这本就是一种桎梏。

  出租车本身就不能与地铁、公交等放在一起比较。公共产品的名号,是对出租车市场化的一种拖累。因为公共是管制最好的借口。如今杭州征求意见,在措辞上实际为出租车松了绑。由此,渐去公共化的出租车可以更好拥抱市场化。至于影响普通家庭的问题,则大可不必忧虑。因为,在市场的归市场,公共的归公共后,充分竞争的领域中定能继续分化出各种差异化的产品,普通家庭的市场则也必然不会被忽视。况且,即便没有出租车,这个市场已经是一个充分竞争市场。如今,这样的措施只不过是出租车行业的自我救赎罢了。

  至于总量与价格管控问题,虽然征求意见稳妥地以过渡来处理,但也让人们看到了边界与市场化的光亮。与定位一样,这其实也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回归。追溯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史,这些管制措施皆成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彼时,这些管制措施出台,是出于规范市场的现实需求。而到了现在,充分的市场竞争则已经比管制更能规范打车市场的行为了。这个时候,也有必要考虑管制这种措施的退出了。况且,这种管制,尤其是总量管制,已经成为整个出租车行业的症结所在,限制了市场活力,也是造成现在多数棘手问题的原因。

  杭州的改革方案,诚意在于尊重个体,诚意在于回归市场。让政府闭眼,市场睁眼,最终的益处就是救赎出租车行业。其实,无论改或者不改,对于打车市场的影响只是衍生更丰富的差异化产品而已。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