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中国城市化首次突破50%。
城镇化的积极意义:
1、人口转化。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逐渐转移;
2、产业调整。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工业发展。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4、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5、文化交流。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015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4年底,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06元,增长12.5%。城镇建设完成投资27亿元,实施道路、供排水、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160个。市县29个片区、112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全面拉开。建设保障性住房1.46万套,改造农村危房(窑)1.53万户。13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启动实施,县城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和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7%。
《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我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机遇,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抓好棚户区改造,强力推进市县35个片区、8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8933套。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按照“优先解决存量、合理引导增量”的原则,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推进全市30多万城镇常住人口市民化,促进人口向城镇有序规模集中,力争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坚持市县乡村四轮驱动,市区突出规划引领,旧城改造抓功能提升,新区建设抓设施配套,重点抓好13条城市道路和13个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大投入,着力抓好集中供水、供热、供气管网改造等工程建设。县城加快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和基础配套建设,构建一县城一特色、一风貌的格局。乡镇突出设施完善和“五化”综合治理,建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