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广州近日印发《广州市出租屋专项整治暨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出租屋创建活动3年行动计划(2015~2017)》,用3年时间集中开展出租屋整治。具体措施包括严查安全隐患、给出租屋建立“电子档案”、推进居住证门禁视频系统建设、制订来穗人员服务管理规定、推行城中村出租屋自治管理模式等。
无论是潮湿逼仄的城中村握手楼,还是人满为患但“性价比”高的“群租房”,还是管理规范窗明几净的小区房,或多或少都存在出租屋管理乱象。譬如城中村握手楼,通道狭窄,电网混乱,消防、卫生隐患突出,底层住户更是频遭偷盗困扰;又如“群租房”虽然为蚁族所必须,但随意分割房屋,居住空间紊乱,消防设施完全跟不上,隐患也不小。
对于诸如此类的消防、卫生和安全隐患,专项整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刻不容缓的。且在大数据时代,建设出租屋“电子档案”,服务于所有租房者,也是政府构建“互联网+”的有效实践。
然而,与以往出租屋整治焦点集中于“屋”显著不同的是,本轮整治的着眼点不再是出租屋本身,而是由屋到人,试图借助整治出租屋达成摸清所有来穗人员状况的整治目的。按照有关表述,目标是实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定期更新”常态化,登记率在95%以上。
这一目标不可谓不宏大。根据官方数据,广州目前有出租屋466万套,流动人口超过800万人,加上广州是商贸城市,人员流动频繁,短租客规模并不少,要想实现95%的登记率恐怕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对于行政系统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负担。因为靠租房者和房东上门登记并不现实,管理部门一一敲门登记更不现实,除非依靠技术手段,让租房者不得不登记——这就是本轮整治提出的“居住证门禁视频系统”,未来不仅在城中村推行,甚至会普及到有物业的小区。
新的问题又来了。虽然居住证门禁系统对于来穗人口登记、治安监控管理都是立竿见影的,但在这一以身份标识为基础的门禁系统下,居民隐私权该如何保障?居民几乎所有出行信息都在掌握之下,对于出租屋管理和服务是否有很大的必要性?如果只是为了让出租屋人员登记在册,落实现有登记制度即可,而无须将门禁系统与身份文件绑定,更何况广州人口流动频仍,是否有必要这么事无巨细?
此外,目前广州几乎所有的出租屋都有自己的门禁系统,如果全部改换为居住证门禁视频系统,那么拆旧换新的巨额支出该由谁来承担?要知道,广州目前登记在册的出租屋高达466万套,论楼栋数恐怕也有数万之多,一套门禁系统起码几百上千元,这于房主无异于一笔负担,于某些部门可能又成了一笔生意。
出租屋整治该整治什么,这并非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消防问题、卫生问题、安全问题,毫无疑问都应该纳入整治之中,但由屋到人、由出租屋到来穗人员管理,跨度是不是大了些?显然,基于对治理理念和行政成本的综合考量,有限的行政力量,应该着眼于出租屋的消防、卫生是否合规,周边的治安管理体系是否完善,至于房主采用什么样的门禁系统,有物业的小区选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则属于业主自治和民间自我管理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