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广随机抽查机制,以创新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市场环境;部署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绿色发展之路;确定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更好守护困难群众生命健康。(7月22日 中国政府网)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是安天下之本。国家领导人曾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粮食安全要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上。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三农”工作事关国家全局,任何时候都要放在基础位置。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与会者们还部署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要走的必经之路。从背景来看,我国粮食供需总体上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虽然机械化生产和生产模式转变都已在发生,但“靠天吃饭”的情况还没得到根本改变。在国际经济跌宕之外因,以及中国人口增长之内需等多重因素下,都要求中国农业要完成转型升级的思考和改变。此语境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显得是当务之急。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内容不可能单一。坚持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定然是首要前提。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等,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这就是基本动作之一。在措施的背后,是政府惠农政策力度在逐年加大,补贴、价格等机制的完善。农民的积极性在有托底的支撑下,才更能被稳住在粮食领域中大干一场的热情。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模式还是在老旧模式下徘徊,靠数量增长几乎成了衡量农产品发展的唯一标尺。而一家一户的单兵作战也是当下农业经营模式的缩影。由此带来的资源利用率不高、抗击风险能力削弱、农产品竞争力无从谈起等问题亟需改变。因此,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到“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内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来大力转变农业经营、生产和资源利用方式。只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才能打破以农业生产面临的难题,继而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度和农民们的获得感。
“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的足这一点。当下,农村大部分是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也同期存在着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综合服务能力不强、规模不大等问题。在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的语境下,也将培育出新型经营主体,也适应广大农民对于提高效益的诉求。此时,农业机械化生产将得到加强,这也让土地流转成为成为农业生产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经。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加强耕地保护,引导农户依法有序流转承包地”。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完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用法律形式确定土地被流转后的农民利益得到保障,这是政策执行的基础,也是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鼓励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推进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发展。这是一种融合性思路。农业的深加工,能够就地在农村实现第二、第三产业的加大。因为物流、营销等行业的存在,直接就产生了服务行业。此举目的,在于延伸农业价值链。这也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抓手之一。
安全、高效和绿色,这都是现代农业的关键词,也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试纸”。“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争到2020年实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高质量、低污染的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必将带来的是青山绿水的外部环境,也将打开粮果满仓的愿景。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个滚石上山、爬坡迈坎之路,需要我们足够的耐心和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