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保住人口红利亟须新政护航
时间:2015-07-13 12:27:36  来源:南方都市报 

  7月11日是联合国设定的“世界人口日”,具体到中国的人口问题,往往会沿着经济增长与人口红利之间关系的视角切入。尽管针对中国人口红利何时消失的讨论一直未有公论,但2013年、2014年、2020年等几个被热议的年份都集中在本世纪的10年代内,所以中国人口红利已经或者即将消失的论断几无争议。为此,从2013年11月开始,中国政府放宽了人口政策,“单独二孩”政策公布,并在随后的半年内在全国各地开始实施。

  然而,按照目前的数据统计,在各地“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民众生育意愿增加有限,政策“遇冷”。按照国家卫计委的介绍,2014年7、8月,全国每月申请数量为15万对左右,目前则稳定在每月8万-9万对。截至2015年5月底,全国一共有145万对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其中139万对办理了手续。而在政策公布之初,国家卫计委曾经预计将会有1100万对夫妇生育二胎,其中第一年将会达到200万对。现在看来,国家卫计委过于乐观了。

  另一组数据也显示,2014年国家统计局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的目标人群中,43%有再生育的打算,但到了今年初,国家卫计委开展的专项调查显示这个数据下降为39.6%。尽管国家卫计委声称,2014年中国出生人口1687万人,比2013年增加47万人,人口出生率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在育龄妇女持续减少的情况下,出生人口与前几年相比,上升幅度比较明显,但这样的回升速度能否跟上人口红利的消失速度,存在疑虑。

  不管国家卫计委的负责人如何辩解,“单独二孩”政策“遇冷”已经是一个事实。通过调研和统计,深入挖掘政策遇冷的真正原因才是正道。除了总体的申请数量统计,针对符合政策群体的抽样调查非常重要。这些步入婚姻的“单独”父母之所以不愿意制造新的生命,到底是因为经济压力过大,还是其他原因?在舆论中流行或者一些学者发言中的原因介绍,究竟是哪一种或哪几种因素导致?这些都应该被正本清源,获得一个明确的定论。

  在阻碍人口生育的学术讨论中,上面提及的经济压力过大、育儿成本超高导致生育率下降的结论,已经在其他率先城市化、老龄化的国家得到验证。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人口增长规律也受到上述理论的深远影响,加之1979年开启的一胎政策持续长达35年,新生人口比例过低的问题可能会给未来留下重大隐患。

  即便“未富先老”的预言有些危言耸听,但劳动力人口的日益萎缩,从国家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绝不是应该被忽视的问题。另一方面,即使中国的大中城市还处于人口红利消失的漫长“纵深”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而下一代养老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无论从国家竞争力还是完善家庭结构的角度,目前不温不火的人口政策都有必要作出改变。扩大二孩政策的实施范围,增加对二孩家庭的育儿补助,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总之,要留住日渐消失的人口红利,确保中国的国家竞争力,民众亟须获得新政的护航保驾。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