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暴雨是检验城市“里子”的一把标尺
时间:2015-06-18 22:40:07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潮 白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15日的通报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共有17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27座城市浸水受淹。然而,话音未落,这个数字旋即被刷新,因为一一罗列的那27个城市中并没有上海在内。17日凌晨2时46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5时又发布上海市强降雨消息。于是天亮之后,上海人或生活在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步了先前那些城市的后尘。我在复旦大学当教授的同学发微信调侃说:今天上海的大学都是“上海海洋大学”。从澎湃新闻早些发布的图片看,至少在大街上划条小船完全没有问题。未几,又看到了真这么干的,不知是存心“添堵”还是出行必须。

    一场暴雨便“攻陷”一座城市,这些年来国人已经司空见惯。内涝的形成在于暴雨的突如其来而且降雨时间集中,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被“攻陷”的那些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捉襟见肘,同样是不争的事实。或者说正是这个“因”,导致了那个“果”。不过,如果套用“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的思维逻辑,非要在暴雨袭击的灾害中找到可取的一面,那应该是它替代我们检验了城市的“里子”。

    与“里子”对应的自然是“面子”。如今放眼任何一座城市,“面子”上的标志都很多,无须列举。但是彰显城市“里子”的标志其实也很多,下水道就是其中之一。“面子”上的东西,无论在哪,平地里往往抬眼就能望到,一目了然;登高俯瞰,更可以尽收眼底。如下水道一类的“里子”如何,寻常百姓则无从知晓。正是这个时候,极端天气客观上充当了检验的标尺。殊为可惜的是,我们的城市一旦面临这种检验,大抵都要纷纷败下阵来。

    一旦发生内涝,降雨量是多少年一遇,而下水道的排水标准是多少年一遇;换言之,城市地下管网设施如何不能应对暴雨袭击,都是耳边必然响起的话题。我们也不能排除这的确是主要因素、关键因素。问题在于,这样的声音我们听了有些年头了,为什么仍然不见改善?为什么某些年轻的都市同样不堪一击?为什么提高排涝标准的大动作一定要在自己遭到袭击之后?城市建设中不能只看重“面子”而罔顾“里子”,不能只热衷于打造夺人眼球的“形象工程”而漠视貌似看不见同样“功在当代”的下水道。城市排涝设施不能仅靠极端天气来检验,却没有一套相应科学的标准。虽然有些城市因为暴雨而内涝时,不乏市民上街捉鱼取乐,这种达观的心态非常可取。但我们的城市规划者、管理者却不可因此而心安理得,不可用历史欠账太多而搪塞了事,不可胸脯拍得山响却于事无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