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孤独教师”映射农村“空心化”
时间:2015-04-15 20:46:44  来源:荆楚网   作者:郭晓伟 

  一个老师十个娃,是董朝兵所在的保康县黄堡镇大安教学点的现实写照,也是我国偏远农村、山区学校的一个缩影。(4月13日 荆楚网)

  保康山村教师坚守大山深处39年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网友。对于十个孩子而言,董老师就是他们的全部。正因为有了董老师的坚守,才有了十个孩子的未来。我们在歌颂赞扬董老师事迹的同时,不得不思考,为何我国广大农村,尤其山村地区会陷入“生源减少,教师流失,教学质量下降,生源进一步减少”的循环怪圈当中。

  笔者认为农村“空心化”问题是根本原因。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流失问题严重。2014年5月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群体已达2.7亿,占到农村人口的4成,而走出去的正是青壮年群体,留守农村的是“一老一少”。通常而言,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增长带来的经济总量提高;二是技术进步因素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人口的流失,必然导致资源的流失,这也是教育、卫生、医疗、基础设施等资源在农村地区缺失的最主要原因。

  为此,要加大“二次分配”在资源调配中的力度,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卫生、医疗等民生资源的配置,不能让农村山村地区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同时,继续坚持新农村建设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才能吸引农民回乡置业。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靠头,有盼头,有甜头,农村的人口资源才能回流,农村的社会资源才能回流。

  当农村发展为村民们能够干事创业的“热土”,农村成为村民们能够有靠头、有盼头、有甜头的“故土”,“空心”的农村充实化,董老师的“孤独”也将不复存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