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别让“历史地名”变成“历史”
时间:2015-02-09 21:18:58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何勇海 

  《北京市地名规划编制标准》日前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名称设计中应优先使用历史地名,在地名上要“尊重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好找好记”。在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内,新建、改建道路要使用原有地名命名,原地名无法使用时,可由其派生命名,使得新老地名能够有机衔接。(2月6日《北京晨报》)

  历史地名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铭刻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印记,是一座城市独有的“城市名片”。于此而言,保留好每个地方的历史地名,其实是在保护每个地方重要的历史遗产、宝贵的文化财富,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缕缕“地名乡愁”,有助于人们追忆城市历史和文化脉络。正因此,让一个个的历史地名不再变成“历史”,几乎是每个城市的市民们的共同心声。

  然而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日新月异的进程中,在很多城市,不少凝结着历史痕迹、极富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的历史地名,都湮没于滚滚红尘、隆隆铲车之中。有报道称,广州已有三四千个历史地名在城市变迁中流失。北京仅在1980-2003年的旧城改造中,就消失了40%的、被称为“活化石”的胡同地名,最近10多年,不知北京又有多少历史地名退出历史舞台。

  与历史地名消失相伴相生的,是强化保护历史地名的呼吁。北京这一次,终于旗帜鲜明地提出“优先使用历史地名”,无疑会使历史地名受到严格的保护。“优先使用历史地名”,是在唤醒我们的城市保护好历史地名的责任,是在对破坏历史文化资源的做法进行校正,是在力促城市历史血脉源源不断地向未来延续,给子孙后代留下记忆,留下缅怀,留下乡愁。

  “优先使用历史地名”应该成为每个城市的文化自觉。有识之士早就发出如此警示:“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是肤浅的城市,一个没有老街巷的城市是没有文化的城市。”尤其是在一些地方,淘汰历史地名,启用现代地名,竟然是为了把历史地名当商品售卖,方便相关企业“有偿冠名”,扩大企业品牌的知名度,这种一味掉进钱眼里而抹杀城市历史的做法,更需要禁止。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