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5省市试行6年内汽车环保免检 专家质疑不合法
时间:2015-02-02 22:10:55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叶雨婷 李松涛 

  正在召开的多个地方两会上,大气污染防治是代表委员们讨论最热烈的问题之一。在他们看来,大气污染依然需要从严治理。

  不过,面对并不轻松的大气污染防治,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却已经放弃了对6年内的非营运汽车进行环保检验。

  “我非常不理解,环保部还没有正式出台相应的政策,怎么已经有那么多的省市就主动免除了6年内的非营运汽车环保检测。” 中关村空气污染防控联盟理事会主席颜梓清说,这对大气污染防治会造成多大压力?

  机动车的环保检验(以下简称环检)主要是针对机动车尾气排放设立的监管制度,国家通过对机动车发放黄色或绿色环保标志,并进行两年或一年一次的环保检验来控制机动车的尾气排放,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就在最近,中关村空气污染防控联盟邀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车辆维修协会、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举行了一次研讨会,讨论是否该对6年的非营运汽车免环检。

  免环检是否存在法律瑕疵

  去年9月之前,全国所有省市都执行小汽车环检制度。其中,6年内的小汽车,每两年检验一次,6年以上的小汽车,每年检验一次。

  变化出现在去年5月16日。这一天,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公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其中规定,非营运轿车和其他小型、微型载客汽车(面包车、7座及7座以上车辆除外)试行6年以内免检制度。9月1日,该政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行。

  这个意见免除的是小汽车的安全检验,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北京、上海、江西、黑龙江等省市将环检也一起纳入6年免检的范围内。

  根据颜梓清的统计,从去年9月1日开始,全国已经有25个省市开始执行6年内小汽车免环检政策。“可环保部至今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

  据颜梓清介绍,安全检验是公安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执行的,而环检是环保部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对机动车实行的尾气检测。出于便民考虑,目前大部分安全检测站都负责环检。

  那么,多个省市主动将环检纳入免检范围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6月23日,公安部发布“关于贯彻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提到“经商环保部,自2014年9月1日起,对《意见》规定6年内免检车辆同时免予环保检验,具体规定以环保部文件为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周珂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如果公安部征求了环保部的意见,可以推测环保部有足够的调查研究和数据支持此项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根据公安部的规定实行6年免环检是合法合理的。

  “但是,环检政策不应简单地搭免安全检验的车。”周珂说。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比较法研究所研究员喻文光指出,一条行政法规的施行首先要看是否有上位法的限制。也就是说,如果《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监督机动车排污的主要法律对机动车的环检有强制性义务的规定,那么下位法或其他法规若与其冲突,法规是无效的。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此的规定是:按照规范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年度检测。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如果发生冲突的话,上位法是不得违背的。”周珂说,这要看有关部门如何解释这个问题了。

  据颜梓清透露,去年12月3日,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大气处召开会议,针对“试行6年以内非营运轿车等免检、整合环保和安全检验流程、强化机动车环保监督抽检工作、大力推行遥感监测”等内容征求与会人员意见。

  她告诉记者,当时的会议邀请了三位专家,都持反对意见。

  “征求意见会结束后,环保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便民惠民服务 加强机动车环保监管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但没有向社会公开。”颜梓清说,这个征求意见稿规定,将试行6年以内的非营运轿车和其他小型、微型载客汽车(面包车、7座及7座以上车辆除外)在定期环保检验时,免于尾气上线检测。

  上述车辆每两年环保定期检验时,机动车所有人提供机动车行驶证和上次环保标志副本即可直接向环保部门申请领取环保标志。存在环保超标违规记录的,则要求进行上线排放检测。

  这个征求意见稿让人费解,既然免除了6年内的小汽车环保检验,那为何还要每两年领取一次环保标志?

  “既然免除了6年内小汽车的环保检验,那怎么能知道其尾气排放是否合格?又依据什么发放环保标志?”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研究员韩应健说。

  不仅如此,我国《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352系列)对不同排放量的机动车的排放限值和处理方法有着详细的规定。例如,国IV车必须在5年或10万公里(以先达到者为准)进行在用车符合性检查。也就是说,在任何一年行使里程达到限制是就必须进行排放检测,“不应存在6年免检的情况。” 四川大学催化材料研究所所长陈耀强说。

  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此问题联系采访环保部,但迄今未获答复。

  机动车尾气排放不容乐观

  那么,对6年内小汽车放弃环检,是否意味着当下在用机动车的尾气排放都达到了标准?

  多位专家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由于在用车维护和检测不到位、新车尾气排放监管不严、燃油质量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情况不容乐观,“不赞成免环检”。

  颜梓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08亿,其中非营运车辆约占95%,其排污量已超过排污总量的60%。“如果6年免检,那就意味着60%以上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颜梓清说。

  颜梓清认为,放松对环检的监管会直接导致空气污染加重,对社会公众危害极大。“虽然现在的监管不严,但环检确实在做,这就会督促私家车主对自己的车进行维护保养,但如果免检了,人们也就不会再注意自己车辆的尾气排放问题了。”

  她认为,目前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是形成城市雾霾的主要原因,“现在城市中的主要污染物没控制住,还要免检,那么污染只会加大。”

  据了解,机动车上过滤尾气主要依靠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据专家介绍,它的有效与否对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有最直接的作用。

  陈耀强给出的数据显示,一辆行驶了16万公里的车在更换催化剂后,氮氧排放量降低了174倍。陈耀强说:“通过催化剂的更换,可以从新车到报废,排放始终达标。”

  陈耀强表示,目前我国对于催化器配件的更换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对于刚出厂的新车,其尾气排放也不一定达标。近年来媒体曝光很多不达标的新车通过“买标”投入市场,这样一来,一些车辆出厂排放就不达标,却直接成了免检车辆。

  “这是严重的现象。” 在韩应健看来,我国的机动车存在燃油质量不合格的现象,有在用车检测存在限值太宽、弄虚作假等问题,这都为我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埋下了隐患。如果还要免除环检,那将会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另一个问题浮出水面,环检究竟能不能把不合格的机动车检测出来?让人意外的是,这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北京工业大学催化化学与纳米科学研究室主任何洪表示,每一个排放等级的车辆都有一套标准的尾气检测流程。以国V车为例,一辆车的完整检测费用就要几十万元,这是检测厂都承担不起的。因此目前车辆的环检主要是通过简易瞬态工况法和双怠速检测法,这个检测结果“只是一个简易的大致的判断。”

  实际上,相关部门还在试验别的检测方法。

  去年12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12部委共同发布《加强“车、油、路”统筹,加快推进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其中有一条写道,“2015年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地级及以上的城市推行遥感检测法”。

  这个方法依然存在争议。何洪表示,以国V车为例,当一辆机动车通过遥感检测检出尾气排放不合格后,若交管部门进行执法,车主可以不认可遥感检测的结果,因为遥感检测并不是此类车型的标准尾气排放检测方法。

  矛盾出现了,若车主要求使用国V标准的尾气排放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就会产生每车几十万元的检验成本。交管部门很有可能不会就遥感检测尾气不合格的车辆进行执法。

  “如果利用遥感检测查出不合格车辆,监管部门却不敢执法,那么遥感检测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它的结果还有没有价值?”何洪说。

  从生产时就应建立尾气排放的认证体系

  6年内机动车免除环保检验,并非所有人都反对。

  河北石家庄的车主董先生就非常欢迎这个政策。虽然他的车已经超出了免检范围,但去年11月检车时他明显感到比以前方便了很多,除了人少,检车不用自己排队、照照片了,“我去的都是同一个检测站,反正比以前省点事,很多流程都有人都帮你弄好了,方便不少。”

  一些专家也认为,机动车6年免环检并非一无是处,这的确是一项省时省钱的惠民政策。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在其博客里发表了一篇名为《该不该试行非营运轿车6年内免环检》的文章。她提到,“符合条件的车主确实可以受益,6年内免环检并不意味放松监管,应积极看待。”

  何洪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如果进行6年免环检,其便民作用一定是大于对环境的影响的。

  “依靠环保检验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这样的措施效果并不好。”何洪说,目前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很大,如果都按期环检,工作量巨大,这对检测站的检验质量会有影响。如果压缩一部分检验工作,把需要检验的工作做扎实,这对于政府和民众都是有利的。

  尽管认为免环检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但许艳华同时也表示,在6年内所有非营运车辆行驶里程差异较大,因此在用车排放是否达标应与行驶里程挂钩。

  许艳华认为,国家应切实加强对在用车的排放监管,并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管水平。在她看来,当下可以实行遥感技术加专业评估的方式认定不达标车辆,从长远看,则应通过智能网联汽车和相关基础设施发展和云技术应用,覆盖对全部在用车辆的实时监测。

  “我认为,应当从生产车辆时就建立起一套对尾气排放的认证体系。”何洪说。认证后一旦发现未达标,企业将遭遇高额罚款甚至刑拘,甚至导致整个企业关门倒闭。因此产品流入市场以后不需要政府进行专门检测。“这既减少了检验工作量,也促进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同时也省去了大量的检测费用和投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