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年年开,有些问题重复出现,看似老生常谈,但在同样的程序中,却透露着不同的气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地方两会如何应对?如何布局谋篇?不仅需要摆上大家的案头,而且也要涌上公众的心头。从这个角度而言,两会就是一扇窗,能让我们从中读出新常态下的强烈信号。
回顾了近两年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不难看出“治霾”已成为各地共识。拿今年山东两会来说,“治霾”已成为委员谈论中关注的亮点,据齐鲁网报道,今年的省政协常务委员会提案报告指出,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以来,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山东,省政协共提出提案103件。其中,根据政协委员们提出的大力推广“以气代油”、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等相关建议,省交通运输厅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让我们看到了新常态之下政府强力推进污染治理的决心。
当然,治雾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彻底解决也需要一个很漫长的时间。伦敦从1953年开始奋斗了半个多世纪,才从“雾都”变为如今的“生态之城”,何况我们这个土地面积及人口都多出其数倍的泱泱大国,不过其治霾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从今年山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可以看出,在面对雾霾肆虐及产业转型等多重压力下,面对群众对政府“治霾不力”的持续抱怨下,山东的治理态度有了空前转变,将进一步强化生态环保倒逼作用。要求严格执行逐步加严的区域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抓好超低排放技术推广、建筑扬尘整治、加油站清理整顿等工作。在治理雾霾上,有了更加积极的态度及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也应看到,如今雾霾并不只是停留在某个地区,全国多地都遭受过它的“洗礼”。但是,与雾霾的肆虐程度相比,各地的应急措施却是低调很多。以至于有些地方污染指数都“爆表”了,相应的应急措施还迟迟没有出台,一些地方虽然出台了应急措施,但多数停留在“建议市民减少外出”的层次,执行效果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治理雾霾虽然需要环保、气象、公安等多个部门共同协调参与。笔者以为,治理雾霾不力,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是相关部门“等风来”的懒政心态。毕竟雾霾并不像其他自然灾害一样“来去匆匆”,治理也有没立竿见影的成效。只要等几天冷空气一来,西北风一刮就又等来了晴朗天空。这让一些地方相关部门有了一种“得过且过”的慵懒,所谓的治理法规看似不少,但是真正认真执行的却很少,雾霾走了一切照旧。
两会治霾,既要坐而论道,更待起而行之。在笔者看来,今年的两会已经释放出强烈信号。以往“等风来”的懒政将被风吹散,“静悄悄”的应急机制也不再上演。只要紧抓相应的协调、监督机制,把纸面上的应急预案落实到行动中,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现在做起,生态环境一定会取得质的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