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
随着国务院于2014年6月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影响的深入,以及消费者对企业诚信的重视,目前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针对各企业的“黑名单”建设热潮。企业一旦上了“黑名单”就代表着其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那么在《纲要》的基础上,企业应该怎样更好地贯彻国家对于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李秉仁以建筑装饰企业为例,对《纲要》进行了解读。
李秉仁:《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以工程建设等领域为重点,加快推进相关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建筑装饰行业是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建筑装饰工程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建筑装饰行业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明招暗定、串标围标、肢解发包、违法分包等问题;在承揽工程中,存在不履行合同、延误工期、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对隐蔽工程不用心以及工程验收走过场等现象。这些问题,有的是失信,有的是违法,造成了工程建设领域的无序和混乱,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留下安全隐患甚至酿成重大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综合性举措,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加快推进国家以及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建筑装饰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建筑装饰行业信用体系,是装饰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一,有利于再造行业的“白金十年”;也有利于装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交流与合作,树立国际品牌与声誉,提升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装饰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是黄金资产,也是在市场上的通行证。近年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在工程建设领域正在不断形成和完善。据了解,北京、江苏、浙江、辽宁等地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引入了“信用分”或信用报告制度。如果一个企业信用状况好,招投标就加分,市场机会就多,竞争优势会越来越大。相反,如果信用状况差,则会陷入恶性循环,甚至被市场驱逐、淘汰。
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是诚信建设成果的体现,恪守质量诚信,履行社会责任,是建筑装饰企业的崇高使命,也是建筑装饰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因此,建筑装饰企业要把诚信的基点放在提高工程质量上,把质量诚信作为工程建设的根本原则。
除了要把诚信基点放在提高工程质量上,装饰企业还应该提高管理能力。目前大多装饰企业项目分布广、业务流程长、分支机构多,如何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做到遵纪守法、遵守合同、兑现承诺,不失信于社会、不失信于人?除了强化诚信意识以外,关键在于提高管理能力。要持续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并切实提高执行力,靠严密的制度和完善的信息系统来管人、管事、管项目,才能不留死角、不留漏洞。
另外,要提高防控信用风险的能力。除了保持自身信用以外,装饰企业也会面临来自外部失信问题,特别是业内拖欠工程款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企业还要关注合作伙伴的信用状况,防范外界的信用风险。在招标投标、投资决策、市场交易等过程中,可以利用政府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或者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包括中装协下一步将要建立的信用信息平台,查询上下游企业的信用记录,防范信用风险,逐步建立起有化解处置的防火墙机制,尽量减少损失。
中装协将在《纲要》的指导下,继续推进我们的信用评价工作,纳入全国的装饰企业,共同构建装饰行业的信用体系,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