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1-08 13:18:20
来源:荆楚网 作者:郭元鹏
近日,福州“状元境”公交车站站牌变了模样,在乘车线路信息之下,以前的广告变成了一段简洁的文字典故,对“状元境”地名的由来及其历史故事做了介绍。这个创意来自福州一位初中二年级学生。福州富有文化气息的公交站名有很多,如蒙古营、旗汛口、象园头等,文史学家认为这种解释性站牌把福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在细节中展现了出来。(1月7日《东南快报》
这种“典故站牌”很新颖。其亮点在于以下几点:一是,让公众知道了站牌线路名字的来源;二是,减少了广告污染;三是,对于外地人员,让他们在春风化雨中记住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特色。不过,也有点遗憾,就是这个“典故站牌”仅仅就这一处,而对于那些一样也有文化内涵的公交站牌名称,依然停留在旧有模式。比如当地的蒙古营、旗汛口、象园头等,这些名称对于当地的老年人来说或许能说出一二,但是对于当地的年轻人可能就是丈二和尚的事情了,而对于外地人来说更犹如一部天书。
说到城市,大家都会有千城一面的感觉。公园差不多,广场差不多,楼房差不多,就连市民的服装也是差不多的。如果不是不同的地名、路名,你置身于哪个城市,你也未必就能知道。这说明一个问题:城市是千城一面的,文化是诸多雷同的。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特色的,就是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地名、路名、站牌。遗憾的是,就是这点可以与别人不同的地方,也被我们搞得“似曾相识”了。一样的电线杆,一样的车站牌,一样的基础设施。悲催的是这些城市设施还都成了广告载体。
“似曾相识”需要改变,只有这样才能让城市有特色,有文化。福建福州的“典故站牌”是一个初中女生的创意。对于“典故站牌”的设立,我们首先要给地方的有关部门点个赞,他们能够俯下身子,能够放下架子,虚心的接受一个小女孩的建议,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但是,这也仅仅是一个站牌的“脱胎换骨”。在笔者看来,这种“脱胎换骨”更应该是全方位的,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一个城市死气沉沉的面貌。
在城市其他方面难以做到个性明显的时候,我们不妨抓住这些小细节,在小细节上实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路牌、站牌就是最好的细节。各地在命名道路的时候,在命名站牌的时候,都会将本地有特点的名称发挥的很好,这些名称很多都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而这些名称基本上只有当地人知道,而且随着传统文化的日渐受到冷落,还出现了年轻人也稀里糊涂的现象。传播传统文化,我们不妨发挥这些城市细节的作用。把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名称用作路名和站名,然后在这些路牌和站牌上,来一个文化的注释。这有两大好处:一是,让当地人熟悉当地文化;二是,让外地人了解异地文化。
其实,我们还可以来个延伸,除了路牌、站牌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之外,我们的路灯灯杆,我们的游园设施,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但愿,“典故站牌”能成为城市文化“脱胎换骨”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