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1-08 13:16:40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叶祝颐
1月4日至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在广东深圳、广州考察。1月6日在广州市白云区,李克强实地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情况,察看危房改造。李克强说,我们要的是包容性发展,必须改善农民工、城市困难群体生活条件,努力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他们纵向流动提供公平机会,让他们生活有希望,奋斗有回报。(1月7日《南方日报》)
李克强总理实地了解农民工生活情况,与农民工面对面交流,要求改善农民工生活条件,为农民工纵向流动提供公平机会,让他们生活有希望,奋斗有回报。其中释放出来的强烈民生信号让人期待。农民工只要坚持奋斗、执着追求,总会有安放青春、放飞梦想的地方。但是,我认为,创造农民工获得合理回报,融入城市的制度土壤,更值得期待。
农民工为城市的高速发展撒下了辛勤的汗水,他们的生存发展权利理应受到尊重。当下,政府与社会都在关注农民工,为农民工维权作出了不少努力: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打破城乡壁垒,给农民工发放居住证,给予农民工“新市民”待遇;将农民工子女纳入城市义务教育序列;建立覆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在内的农民工社保体系;把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给农民工办理公积金;一些省区建立农民工维权联盟;称呼农民工为“工人”、“新市民”。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歧视农民工的现象也大为减少。
我们同时也看到,因身份差别导致农民工与市民权利不平等的问题仍然客观存在,如城乡公民同工不同酬、同伤同死不同赔,城市居民歧视农民工,因为地域关系造成农民工维权瓶颈问题等。生活的压力,老板的霸道,城里人的歧视,职能部门执法不力,不少农民工仍处于无助的境地。歧视农民工、侵犯农民工权利的事情仍时有发生。有的社会精英还建议抬高城市准入门槛,把“低素质”农民工拒之门外。还有的地方城管部门还对着农民工露宿地喷冷水。
当然,在城乡二元结构、公众身份情结暂时无法根本改变的现实语境下,我们奢望李克强总理的暖心之语就让大家都主动关爱农民工不太现实。我认为,要让农民工获得身份认同与权利尊重,需要总理提要求,更要地方政府设身处地为农民工着想,从制度层面和感情角度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心态,全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现实社会生态里,因为户口、身份差异,户口附加值太大,农民工住房、养老、子女教育都是无法绕去的现实问题。二代农民工拿着苹果手机,哼着流行歌曲。但是他们中间有多少人有能力在城市买房置业、娶妻生子,过上体面的城里人生活?农民工尚且不能安居,谈何乐业?
正如长期调研农民工问题的安徽省社科院专家王开玉所言,“城市化不仅指农村人口从形式上转化为城市人口,更深刻的内涵是指生存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城市化。城市从心态上接纳他们”。李克强总理已经提出要求,企业要下决心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与工作条件,提高他们的劳动报酬,让他们感受到工作与生活的温暖。地方政府要给农民工提供包括教育、养老、医疗、住房在内的均等公共服务。城里人要养成尊重农民工的习惯。只有当农民工感受到来自城市的关怀与尊重,城乡二元化结构彻底打破,农民工与市民享受同等权利待遇时,农民工才能真正算是生活有希望,奋斗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