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0-24 19:31:06
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李海银
从“秋裤楼”到“马桶盖”,近年来,奇怪的建筑不断在各地涌现。一些城市政府甚至要求建筑设计“一定要惊世骇俗”,以博得关注,“炒热”经济,“哪怕被骂也行”一些贪大、媚洋、求怪的建筑,看似是各个城市的“建筑地标”,实则是权力之手干预设计的“权势地标”。(10月21日新京报)
地标性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指向标、文化导向,对城市的文化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能够映射出当地的环境特色、地域文化、发展规划等信息的优秀作品才能称得上是地标建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近几年全国各地政府相继用“国际招标”的方式追求“标新立异”的城市建设,目的是为满足人们对物质文化需求的新高要求。但一些政府部门对文化与创新的误读导致了一些“奇怪”建筑的兴起,何为奇怪的建筑?就是那些一味追求高、大、新颖的形式主义建筑,甚至让人觉得中国似乎成为了“洋设计师”试验场。
在10月16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的一句“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是否能够成为“样式设计”试验场建筑模式终止的讯号?能够真正将中国文化发扬广大的优秀作品成为主流设计风格的标志?笔者认为,这句话无论是由谁提出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极富内涵的文化之邦,“中国梦“的实现要靠文化的带动,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多种形式宣传振兴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的光芒更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