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近日,作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的城市化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袁崇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务院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后,汕头市委、市政府邀请国家层面的智库组成团队进行顶层设计,这个思路和想法非常好,既高瞻远瞩、又能够避免今后再走弯路,也为汕头振兴发展夯实基础。
袁崇法指出,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也是国际发展战略,是要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环太平洋国家建立更好的经济文化合作交流。汕头地理位置特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应该发挥更好的作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汕头作为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目前发展水平与其他经济特区甚至与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发展水平还有差距,这次国务院给了汕头这么好的机会,对于汕头、粤东乃至闽西区域发展都是非常有战略性的意义”。袁崇法认为,汕头错过了发展的机会,很大的原因就是缺少一个顶层设计。目前,不管从国家层面还是省、市的层面都在总结经验。此次,汕头市委、市政府邀请国家层面的智库组成团队进行顶层设计,包括试验区发展规划和政策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建立符合华侨华人意愿和国际通行规则的跨境投资、贸易机制,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在法制的框架内发挥更好的作用,避免今后再走弯路。
“北方的烟台等地也是华侨众多,东南沿海也有福建等地,但是相对来说,汕头的华侨更有特点,规模也比较大,华侨文化也格外突出,在海外到处都能看到潮汕会馆、商会组织”。汕头的华侨文化给袁崇法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表示,汕头有1500万海外华侨华人,他们爱国爱乡,为祖国和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大多都属于自发性的。这次国务院批复设立华侨试验区,就是要更好地利用华侨资源,提振海内外华侨的信心,帮助汕头、粤东、东南沿海地区乃至全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新时期扩大开放探索新路。
“汕头目前具备很好的基础,比如有保税区等,这些对于对外开放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尽管汕头在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从省市层面越来越重视,并从项目和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袁崇法认为,汕头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制造业腹地支撑,汕头当前要思考产业发展定位。汕头确立以港兴市,但周边没有大型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目前,全国面临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本地再发展制造业,充实货运量,以自身的腹地来支撑,可能机会不多。袁崇法建议,汕头应优先考虑发展现代服务业、航运服务业等,围绕建立物流、电商、集散、中转等产业基地,与周边的港口城市差异化发展,发挥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初步规划上看,汕头许多岸线资源都以经济产业项目为主,从社会需求来看,国家已经从温饱阶段逐步走向小康社会,这意味着整个市场需求也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们以物质需求为主逐步趋向物质和文化需求相结合的阶段,文化需求包括各种文化产品、文化互动以及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产业。”袁崇法认为,在试验区规划中要留出一块相对“安静”休闲、旅游基地。南澳岛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做休闲、养生、文化产业非常适合。此外,可以直接和华侨华人的需求结合,充分利用华侨华商对文化的追求,调动华侨、华商的积极性,按照国际的视野,探索利用华侨华商设立华侨基金,以整体开发或者合作的模式,把南澳岛打造成为高端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基地,做出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