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关京津冀一体化规划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在河北保定设立政治副中心的传言。不仅引发证券市场保定概念股3月19日大涨,而且使得关于首都部分机关、产业转移的谈论在坊间沸沸扬扬,并立竿见影地激起投资者的蜂拥而至,带来保定房价短暂暴涨。3月21日,保定市长马誉峰否认了保定将成北京“政治副中心”的传闻。至此,保定热炒副中心沉寂,投资者最终以被套终结。之后,唐山、石家庄、廊坊等均传出声音争当首都经济圈副中心,邯郸希望做首都经济圈南部副中心城市,而沧州也加入了副中心争夺战。各地对于北京副中心之位的争抢开始呈现白热化的态势。“谁是谁不是,在顶层设计未出台之前,这些说法都是没有依据的。”河北发改委地区经济发展顾问宋树恩直言:“如果不做好顶层设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结果只能是以新的短期问题取代旧的短期问题。”宋树恩表示,在顶层设计未出台前,不应该出现大规模功能疏散和产业转移。
然而,这并不能阻止各自为政的局面。继保定热炒首都副中心后,北京西城区和丰台区在顶层设计没有出台前分别与廊坊、保定等签订了动批、大红门服装产业转移的协议。
政府间签订搬迁协议的依据是什么,不得而知,但市场又在依据自身的规律回应了政府行为。5月8日,丰台与保定签订大红门落户白沟的意向协议。8天后,代表大红门市场风向的八大市场又公开签约廊坊永清。
政府间的协调和考虑并不清晰,产业方面的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则很明显。公开资料显示,永清国际服装城开建于2009年,投资800亿元。而5月8日保定白沟又宣布投入巨资。对于上述现象,有专家直言:“正是顶层设计滞后导致各地在一体化推进中无所适从。”
在我国版图中,京津冀土地面积仅占全国2%,但是总人口占全国的7.98%,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0.9%。京津冀地区已经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第三个最具活力的城市群。其发展直接关乎未来华北区域的整体竞争实力。那么,备受期待和关注的顶层设计方案到底进展如何?
4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规划名称再次改变。从十一五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十二五的“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调整为“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规划将根据编制工作进展的情况适时出台。
5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现在这项工作正在走向深入,前不久发改委组织各个部门按照综合和专题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已经形成了相关的调研报告。此前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区域规划处副处长周毅仁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京津冀都市圈规划方案目前已近尾声,有望6月公布。”有关信息显示,保定的“搅局”直接打乱了原本6月份出台的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规划。
事实上,类似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概念,过去曾以不同方式出现。从1982年《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首次提出“首都圈”的概念,拉开京津冀区域合作的序幕。1988年,北京与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张家口、承德6市组建了环京经济协作区。2001吴良镛提出大北京规划。2004年国家发改委召开京津冀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达成廊坊共识。同年6月,商务部和京、津、冀、晋、蒙、鲁、辽7省区市达成《环渤海区域合作框架协议》。2006年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同年京津冀区域发展合作研究联席会议在廊坊举行,并且在该年,国家发改委开始编制《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综合规划》……30多年来的各种规划和设想不下十几个,结果均无下文。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城市化委员会委员肖金成分析认为:城市间的产业布局如何协调、北京保留哪些职能分散哪些职能、北京分散出的职能由谁承接,都是接下来的博弈焦点,也是规划协调的重点。
“现阶段的合作需要中央层面的强力推进,建议京津冀三方共同推进建立由国家层面组成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委员会或者联席会议。”北京市发改委5月初提出上述内部建议。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也表示,过去30年京津冀一体化难以推动的原因,在于“京津冀三地的主体关系复杂,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多龙治水;体制机制的制约和顶层设计的缺乏”,这也构成了本轮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他建议,建立国家层面的京津冀协调委员会以及稳定的推进机制;同时探索财税体系改革的试验区并建立首都发展引导基金,引导城市的功能与产业疏解。在顶层设计方案仍然“待字闺中”的同时,京津冀三地及其领导人在携手合作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方面表现积极。
来自北京的信息显示,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已成立以常务副市长李士祥为组长的区域协同发展领域改革专项小组。“确定了2014年9大类50多项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举措,相关平台涉及河北的就有20多个。”和北京一样,天津、河北均成立了相当级别的专项小组。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在一次讲话中要求各级干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就好像是一台大戏,需要河北扮演什么角色,我们就扮演什么角色。”
北京层面,得需要确定哪些需要疏散哪些需要转移,天津、河北则如何做好承接的准备,避免产业雷同和区域恶性竞争。“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坚决落实好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坚决摒弃在自家‘一亩三分地’打转转的狭隘思想。”周本顺对河北干部做出上述要求。对顶层设计期盼的同时,也有专家提出,什么是京津冀一体化的主导因素,是政府还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战略,更多是要按照市场的办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场国家战略中,政府和市场如何发挥好各自的力量,可能是决定最终成败的关键因素。”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