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西安:步入现代化国际化的千年古都
时间:2010-09-06 14:53:13  来源:城市化杂志 

城市名片

城市名称  西安

城市别名    古称“长安”

城市位置    北纬34'15,东经108'55,市境东西长204公里,南北宽116公里。北纬34度线相当于东部江苏的连云港,处于中国地理南北交界地带,坐拥秦岭。在西安,向北走一步就是黄河流域,向南走一步就是长江流域,这一独特的地理区位,在全国大都市中是唯一的。

城市人口    常住人口843.46万(截止2009年底),其中城镇人口565万,市区户籍人口549万,市区常住人口646.23万(截止2008年底)。汉族占总人口的98.8%,西安市拥有中国56个民族中的50个,少数民族以回族人口最多。

城市面积    西安市辖9个区、4个县,辖区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3582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约600平方公里。

城市荣誉    中国十大旅游城市、中国航空航天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管理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际化大都市、中国科技名城、中国最关爱民生的城市。

发展目标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重振汉唐雄风”

作为世界城市史上第一座城市,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2009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颁布,西安被列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未来,西安将建成有特色、更专业、更发达、更文明的“国际化大都市”。

尽显中华文明的不朽之城

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

西安,古称“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即意大利罗马、希腊雅典、埃及开罗和中国西安)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儿时对西安的了解,多是从古诗词中领略长安的意境。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道离别;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正因为长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吸引着古今无数文人骚客舞文弄墨、吟诗歌唱。周秦文明发祥、汉唐雄风激荡,始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西安这座城市哺育出来的文化正是西安在历史上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见证。

说西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之一并非空穴来风。据《广博物志》、《述异志》、《山海经》等记载,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据考古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是蓝田猿人的聚居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形成了原始聚落“华胥古国”、“半坡”、“姜寨”、“灰堆坡”等。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

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姬昌定都这里,从此,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鼎盛时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

汉唐时期,西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西罗马,东长安”是其在世界历史地位中的写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成就了“西安文物甲天下”的美名,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还有中国书法艺术宝库“碑林”等,都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中国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满腹经纶,博学智慧,大气恢弘,成为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和中国精神的芯片。

吃不尽玩不遍的魅力之城

饮食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流派的珍馐佳肴如花团锦簇,异彩纷呈,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菜则是这簇花团中一枝曾经十分耀眼的奇葩。在中华饮食文化史上,西安不仅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发祥地。这不仅反映在中国烹饪理论的最早提出或者说形成上,而且体现在中国烹饪实践的发展中。

说到西安,几乎没有不知道西安的名小吃的。西安的风味小吃闻名遐迩,餐馆、酒楼鳞次栉比,老字号金匾绣额下,弥漫着牛羊肉特有的香味。潼关的鸡蛋饼,华阴的脂卷,渭南的时辰包子、炉齿面、牛舌头烧饼,大荔的带把肘子、枣肉模糊,韩城的羊肉臊子饸饹,蒲城椽头蒸馍,白水的红烧肘子,富平的太后饼、石子馍、酥饺子,周至的藕粉,蓝田的粽子,礼泉的桩顶石馍,户县的大米面皮子、汤面疙瘩,武功的烧鸡、油酥饼,乾县的锅盔,陇县的插酥,三原的白封肉、甜浆、油塔、笼笼肉、水盆大肉,岐山的臊子面、油炸豆腐,宝鸡的茶酥、甜浆,数不胜数。

这还没说西安自身久负盛名的“八景宴”、“囫囵鸡”、“辇止坡老童家腊羊肉”、“牛羊肉泡馍”、“黄桂柿子饼”、“甑糕”、“海味葫芦头”、“樊记腊汁肉”、“徐记黄桂稠酒”等等,每一样都让人馋涎欲滴。

如果你吃饱了喝足了,那领略一下古都美景则是顺理成章的了。西安的历史悠久,文化的积淀非常厚重,孕育着浓郁的华夏文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罗马、开罗、雅典)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著名的世界历史名城。西安周围有120多座帝王陵墓围绕。

到了西安,没有不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的,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俑阵经发掘对外开放后便轰动世界。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慈恩寺大雁塔”也很有看头,小时候看过西游记的不妨再来感受一下真正的历史。相传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唐三藏)自天竺国归来后,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等物亲自设计并督造建成。唐高宗和唐太宗曾御笔亲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

西安人引以为豪的钟楼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华清池因为有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传说而名声远播,其实华清池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早在西周时期,周幽王就曾在此建骊宫;后世的秦始皇、汉武帝也都在这里建立行宫;唐代更是大兴土木,特别是唐玄宗天宝年间修建的宫殿楼阁更为豪华,并正式改名为“华清宫”。

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林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雕作品为主的艺术博物馆,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书法的渊薮、经史的宝库,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18个国家级特殊旅游参观点及AAAA级旅游点之一,近年来又被列入中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预备清单”。

如果想领略一下西安的自然风光,那么就更有旅游价值了。自然景观峭拔险峻,独具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辋川溶洞等风景名胜区,更有周边的森林公园十余个。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

经济提速的开放之城

近年来,西安市对外经济贸易虽然表现出“总量扩张、增长加速”的良好发展势头,但与全国水平和发达地区对比,仍表现出“起步晚、规模小、层次低”的比较劣势。2011-2015年的“十二五”将是西安经济快速发展、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阶段,从发展的眼光看,进一步做大对外贸易,全市具备了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外部发展环境、产业拓展空间等诸多利好因素的支撑。如何在西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新的发展背景下,抢抓机遇,加快开放,扩大进出口规模,提高经济外向度,推动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既是西安当前经济发展中亟待破解的难题,也是“十二五”时期西安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

总量方面:对外经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并培育了一批出口龙头产品和骨干企业,实现了由“出口企业”向“企业出口”的历史性转变。1987年西安市开放口岸,当年地区进出口总值仅为1.36亿美元,进入新世纪以来,西安市紧紧抓住中国加入WTO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开放带动战略,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推动了西安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到2009年进出口商品总额72.46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39.15亿美元,出口总额达到33.31亿美元。

增速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安进出口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9年,进出口总额以平均13.2%的速度递增,其中,进口年平均增长15.2%,出口年平均增长11.3%。

结构方面:机电产品进出口成为对外贸易主力军,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向工业制成品出口的重大转变。2009年机电产品出口21.4亿美元,占西安地区出口总值的64.2%,进口24.8亿美元,占西安地区进口总值的63.3%;农产品出口2.8亿美元,占8.4%,进口0.2亿美元,占0.5%;矿产品出口2.5亿美元,占7.5%,进口5.4亿美元,占13.8%;纺织品出口1.7亿美元,占5.1%,进口311万美元。

欧盟成为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实现了由港澳台向欧美市场的转变。1987年以来,西安市广泛地参与各种区域经济合作,实施贸易多元化战略,目前已与世界179个国家和地区有直接贸易往来,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成倍增加,特别是欧盟成为主要贸易伙伴。2009年对欧盟进出口总值19.8亿美元,占27.3%;对美国进出口总值11.8亿美元,占16.3%;对东盟进出口总值5.3亿美元,占7.3%;对日本进出口总值4.9亿美元,占6.8%。

外商直接投资跨入新阶段

1983年,西安市批准设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长安尼龙拉链厂和第一家中外合作企业——西安金花饭店。1983年全市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金额3500万美元,当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800万美元。近年来,西安市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吸引外资能力明显增强,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外资项目纷纷落户西安。2009年,全市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金额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投资12.18亿美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0.9%和6.8倍,共有60个国家(地区)在西安市投资,批准外商投资企业近3000家,行业涉及电子、机械、医药、化工、通信、仪器仪表、家具制造、房地产开发等,美国美光公司、应用材料等一批大项目先后落户西安,带动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大幅增长。新加坡在西安投资的盛邦公司项目落户浐灞开发区,总投资约5亿美元,设立领事馆并开通新加坡直航,使西安成为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通道。目前,已有近百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及落户西安,有效地提升了西安核心竞争力。通过利用外资,西安引进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和管理,对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嫁接和改造,加速了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国际旅游平稳发展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西安,独特的古今融合的完美城市,它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前景广阔。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西安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改善旅游环境,扩大旅游宣传,加强旅游管理,促进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至2009年底,西安市现有旅游景点85个,4A级旅游景区(景点)11个,星级宾馆多达105家,当年国际旅游人数67.29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31.05亿元,比2000年增长3.5%和38.5%。

大气磅礴的国际之城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实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西安市迫切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国函〔2008〕44号)。这是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的第四轮修编,是西安城市发展的一件大事,是西安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城市公共利益和长远发展,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西安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可以看出五大亮点:城乡发展一体化,在西安市10108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完善城市功能,强化主城区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城市特色更加鲜明,在尊重历史文化,继承历史文脉,保护历史风貌的基础上,促进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凸现西安“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在城市发展中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集约化道路,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合理的资源配置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更加和谐;配套设施安全高效,建立公路、铁路和民航相协调的对外交通体系,完善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人居环境舒适宜人,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合理利用城市生态要素,结合山、塬、河、田、城等自然地貌特征,恢复“八水绕长安”,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最佳生态人居城市。

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的获批,标志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诞生,标志着国家级经济区的设立,标志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标志着包括陕、甘、宁、青、新、藏、蒙在内的大西北经济社会发展“发动机”正式发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