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保障房建设的典型,青岛白沙湾片区上万套保障房因为位置偏僻、配套缺乏而受到冷遇,开发商也正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尽管像商品房一样卖力的宣传,但位于青岛城阳区白沙湾片区的上万套保障房却找不到它的住户。(12月16日南方网)
广告词看似诱人,但是青岛白沙湾片区的上万套保障房却成了空置房,本为民生服务的项目却成了当地政府和开发商的一块心病。保障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是今年中央和地方一再严抓的民生项目。不仅能够缓解当地的住房问题,而且是顺应城市民生项目的硬指标。但是这用指标却在规划问题上便烙下了病根。
保障房为了降低成本必然是盖上地理位置稍微偏僻的地方,但是从白沙湾片区到市里坐车要3个小时, 这对于中低收入的年轻上班族来说,来回上班6、7小时是极为不现实的。而作为返迁工程来说,本来也确实有面积扩大一倍的效益,但是老人医疗、超市等基础设施项目跟不上,势必影响入住。但作为投资方的开发商为了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本就大大降低了利润率,但是住房大量空置造成成本难以回收。开发商成本回收不上来,下面的项目也无法开展。
所以从根本来说,地方政府在规划上存在太大问题。空置房地理位置过于偏远,相关配套建设不完善。对于一个城区的规划建设不应该只是孤立地建设单个项目,而应该形成一个小型的城区体系。把住房、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等融为一体,让居民可以就近解决一切生活和就业问题。
保障房是保障居民居住权益的民心工程,不要因为人为规划问题和应付任务而变成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