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坦率地讲,我非常认同有些专家说的,如果京津冀三地公共服务的标准差不多,外地人就不会一股脑地聚在北京。” 在日前举行的青年学者论坛上,就“如何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这一主题,城市化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社科院城环所原所长、河北省发展顾问牛凤瑞表示,京津冀一体化,首先必须实现三地公共服务标准均等化,如果这条“断头路”不先打通,京津冀一体化就很难有快速进展。
从拥有的公共资源来看,京津冀三地相比,北京是“老大”,天津是“老二”,河北位居第三,三地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水平与阶段。教育、医疗等各方面资源的严重失衡改变了京津冀三地资源要素的自然流向。在此背景下,京津冀公共服务的一体化迫在眉睫,甚至更应先于交通一体化的实现。业内人士认为,北京人才有优势,是因为公共服务利益占有优势,如果这方面的均等化实现不了,等交通一体化之后,进入北京就会更容易,北京的人口就会更集中更密集。
京津冀一体化,北京的首要任务是疏解人口,减轻“城市病”,这个过程会涉及到北京产业外迁津冀两地。牛凤瑞表示,所涉及的产业员工是否愿意外迁,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津冀两地的公共服务是否会给他们带来均等化的“利”。
公共服务不均衡成为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壁垒,关于这一点,京津冀三地也早已意识到。今年初发布的《首都经济圈规划建议稿》中就针对公共资源均等化做了相关阐述:要发挥首都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密集的优势,鼓励本市资源以多种方式加强为周边服务,提升周边地区公共服务质量。
就医疗方面,据北京市卫计委统计,截至2012年底,除不少部队医院外,共有三甲大医院59家。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重症患者这些年都在大幅增加,北京市医疗服务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尤其是看病难现象较为严重。
借政策之力,京津冀三地化意识为行动。去年底,河北省儿童医院与北京儿童医院签署协议,共建北京儿童医院河北国际部。今年6月17日,京津冀三地卫生部门签署“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合作协议”。此前,三地已就疾病预防控制达成合作协议,一地出现疫情,其他两地共享信息、联动处理。
京冀医疗合作的先行为两地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出了有力回应。但是,实现京津冀三地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三地大展均衡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牛凤瑞坦言,目前三地公共服务标准差异化的程度,导致了均等化短期内很难实现,需要一个“逐渐”实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