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1-12 19:09:45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陈甬沪
地铁上下班,每日享受着准时又便捷的快乐。那日照例9号线嘉善路2号口出来,但通道气味与往日不同,拾级而上更呛鼻,原来地面出口平台处有几个抽烟者。他们不像是避风躲雨的,避之不及的我瞥见新增了一个不锈钢小箱子,两行绿色的大字赫然入目:烟蒂投掷处,并配有禁止吸烟警示标志。
设置烟蒂投掷处,原本是提醒乘客在入站前,不要再吞云吐雾,不要随地乱扔烟蒂。创意善良,为烟民考虑也很周到。因为地铁禁烟,违反者不仅要罚款,甚至已有人因暴力拒绝劝阻而受到法律惩罚。可惜,此地此刻的烟蒂箱吸引了烟民的驻足,他们站桩式地挡着道,吸烟的姿态是那么的自然。这地铁爬坡电梯与地面台阶连接点,本来就比较狭小,且上有屋顶,边有围墙,犹如一个拔风口,随时将地面之风吸纳后灌入地铁通道,让正在上上下下的乘客,让那些不抽烟的或对烟味天然有反感者大受其害,不少人掩鼻而过,还有一位老人站出来指责吸烟者。
关于抽烟有害健康的社会知晓率已达空前程度,设置烟蒂投掷处的创意者、批准烟蒂投掷处的主政者,显然顺应了社会潮流,也是爱民之举。或许只是施工者没有按照当初设计要求做,或者说施工者本来就孤陋寡闻。其实发达国家不仅对公共场所的室内绝对禁烟,也把屋檐下、通道口等划为禁区,拒绝烟味的弥漫。如今好端端的为民造福之举,竟然搞成固定的吸烟点,这恐怕是主政们没有预料到的结果,无疑成为“最后一公里”的败笔之处。
在日常生活中,百姓欣喜与期待的一些好政策、好举措,有的常常在落地时走样,甚至适得其反。如近期满城风闻桂花香,让市民心情格外舒坦,可在一些公园走道上几辆燃气残疾车突突突地招摇而过,留下的却是难闻的废气味,这种现象几乎在各公园司空见惯。如果管理者动些脑筋、想些办法,敢于担当,依法限制超标车入场,公众就能更好地享受到公园的鸟语花香。显然,类似烟蒂投掷处现象要引起足够重视,唯有落实好最后一公里,才算有始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