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记者从人社部获悉,中组部、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决定推出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限制、调整年龄条件等降低艰苦边远地区公务员考试门槛的举措。这也就意味着在边远地区,农民、工人都有可能成为公务员了。(9月26日《京华时报》)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此种改革是一种巨大进步,让农民和工人也有当公务员的机会,应成为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但是,为“农民公务员”、“工人公务员”画下一个圈圈的做法也是不可行的。
在以往的公务员招录政策中,我们限制的很死,必须要有各种学历,必须要符合各种条件,这也是提高公务员素质的一个办法。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公务员招录的形式,也使我们固步自封了;而且这种方式选拔出的人才,也不见得就是最适合的人才。通过很多尴尬的事件,我们就可以看出目前公务员招录中的弊病。
其一,分管官员是“门外汉”。在政府的组成人员中,官员都要分管具体的事物。然而,有的官员分管工业不懂工业,有的分管农业不懂农业,有的分管宣传却不会写稿子。这无疑是让外行在领导内行,直接的副作用就是阻碍这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甚至出现了很多无奈的事情,工业倒退了,农业滞后了,宣传跑调了。这足以证明一点,很多工作与学历无关,与是不是懂行有关。
其二,工作人员不懂行现象。很多公务员都是从校门直接走进政府的,到了政府被分配到各个单位,有的人甚至分不清麦苗和韭菜,而他们却是农业干事,有的人连机器的构造都不了解,却是工业助理。这些人能够出色完成任务吗?
但是,假如农民、工人、木匠、铁匠的公务员大门被推开了,这些没有多少学历的人,很有可能就是一个行业的佼佼者,因为他们更懂得业务知识。比如说一个农民成了公务员之后,分管农业,一个商人成了公务员后分管商业,一个作家成了公务员之后分管创作,这或许就是事业发展的一个捷径。
广东的珠海,是全国第一家推行“农民公务员”、“工人公务员”的地方。而且一些在当地打工的人也被允许报考了公务员。今年试行之后,很多这样的“草根公务员”都发挥了不错的作用。因为他们更懂得基层的辛苦,他们更知道民生的艰辛,他们与普通的老百姓有着更深厚的感情。因为曾经做着一样的梦,受着一样的苦,他们才能与老百姓有更深的心灵交流。
中组部、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为农民、工人草根群体成为公务员推开了一扇门。这些人必然可以为艰苦边远地区的发展出力流汗。但是在笔者看来,我们何必非要给他们戴上一个“边远地区”的帽子呢?更应该给“草根公务员”一个天宽地阔的施展拳脚的场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应该成为公务员招录的一个发展方向。放下学历,韩寒也能成为一个不错的文化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