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让“漂流书亭”成为市民新的精神地标
时间:2014-09-05 22:25:12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苑广阔 

  薄薄的“身板”,简简单单的三层书架,在杭州人流熙攘的“柳浪闻莺”景区,默立一隅的“漂流书亭”毫不起眼。可整个夏天,这里却是15岁的刘青青和她的小伙伴们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漂流书亭”成为杭州一道独特的风景。公众既可以在那里随意翻阅,也可以用以书易书的方式,带走自己心仪的书籍,并将自己的藏书与更多人分享。(9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

  一方面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国民年均图书阅读率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因为城市规划或经营效益下滑,原先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报刊亭越来越少。而这不但让城市显得越来越没有文化味,呈现出文化荒漠化的趋势,同时一些热爱读书者的读书空间也被挤压得越来越小。

  在这种让人感觉尴尬和无奈的局面下,杭州市的“漂流书亭”横空出世,并且迅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和追捧,目前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在这个以风景优美著称的城市遍地开花,给美丽的城市平添几分优雅与书卷气。“漂流书亭”只有简简单单的三层书架,所以随便一个角落都能安放,这成了它的特点,也成了它的优势,因为小,所以不会挤占太多的地方,所以绝大多数的部门、单位、机构,都给予了它的存在以最大的宽容。

  当然,它最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书籍的流动、交换,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书籍有机更新的同时,也给这个城市喜欢阅读的人们创造了读书的便利条件,带给他们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比如一些放了寒暑假或者是放了学的中小学生,自己的家离图书馆太远,父母也不放心他们去,于是就可以到家附近的“漂流书亭”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比如那些喜欢读书的进城务工人员,工余无所事事,买书又感觉太贵不舍得,那么“漂流书亭”就成了他们的一方阅读天地,精神家园。

  “漂流书亭”的另外一个价值,是鼓励家有藏书的市民把闲置的藏书拿出来和别人交换阅读,这等于是提高了书籍的阅读率和利用率,也就是让文化知识流动起来,去滋养更多的人。据统计,目前杭州共有“漂流书亭”120余座,书籍总投放量大约为7万本,流通率约为80%,阅读人次已经超过60万,平均阅读率远超过很多大型图书馆,其价值和意义可见一斑。

  在很多杭州市民和游客看来,“漂流书亭”的出现既提升了城市的文化氛围,让城市显得更有文化品味,同时也改变了当下很多人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对都市人进行着“深度阅读”的习惯再造。既然“漂流书亭”对一个城市有着如此重要的价值,那么为什么不能在完善管理,总结经验的基础之上,让它“漂”出杭州,“漂”出浙江,“漂”向全国呢?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