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6日电 近日,媒体曝出,深圳盐田区人均高尔夫球场面积是其人均社区公园面积的8倍,福田区社区公园面积总和不及高尔夫俱乐部总面积的1/3,城市核心区域被各类高尔夫球场“占领”。对此,美国《侨报》近日发表文章称,城市要发展,就需为广大市民提供便利,过分依靠少数精英消费的城市很难获得可持续发展,更难以成就“伟大城市”。
文章指出,从上世纪80年代深圳被列为经济特区起,这座新城市就在“敢为天下先”,在打破条框等方面与传统城市不同。上世纪90年代,深圳更成了大陆迈向市场经济的桥头堡。
文章认为,深圳爱建高尔夫球场有其内在逻辑。早年的深圳创造了财富和精英阶层,高尔夫球场有了市场;地产商通过大建高尔夫球场既获得了球场收益,也借此拉升了周边房价;而深圳则获得了土地出让收益,也通过此法让深圳成了绿化模范城市,可谓一举多得。
文章同时指出,然而,绿化的受益者却将广大普通市民排除在外,少数人所有的“专属空间”侵占了多数人的公共空间,以至于市民前往公园、体育场需绕行很长的距离。
事实上,这并非只是深圳的问题。近年围绕广场舞爆发的冲突在多地上演,至今也未找到有效的调解办法,原因之一就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不足。试想,若休闲空间资源丰富,在远离民居的位置僻出一地专供跳舞,冲突会少很多。
看看纽约曼哈顿的中央公园、伦敦的海德公园以及蒙特利尔的皇家山公园,无不是将地理位置最好的大地块建成公园,为市民提供一片公共空间。当然,高尔夫球场不是一刀切取消,但它的建设需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中,既能使其创造经济价值,又让其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
文章强调,城市要发展,就需为广大市民提供更高效便利的工作、生活条件。过分依靠少数精英消费、过度迎合富裕阶层偏好的城市很难获得可持续发展,更难以成就“伟大城市”。对正经历迅猛城市化进程的大陆而言,深圳应重新定义自身“特区”的内涵,不再囿于在经济价值算计方面走在前列,而是要为实现城市整体利益最大化带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