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人一座”公交刚开跑就被迫取消。为保证旅客生命财产安全,消除长江二桥安全隐患,8月20日上午,南京市交通局下发通知,于21日上午对二桥“消险”(指消除隐患)进行验收,要求扬子公交六合公司玉六线实行一人一座,严禁站立。但公交施行“一人一座”首日,就有大批市民在站上等不到车,报警的、投诉的大有人在……最后,这个决定被迫于21日9时30分取消。(8月23日《云南信息报》)
一人一座,这是多少“公交一族”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没想到在南京相关部门的要求下竟然变成了现实。只可惜,这个看起来很美的新政只持续了短短数个小时,便在闹哄哄的气氛中黯然收场,岂不令人唏嘘。
“一人一座”公交刚开跑就“熄火”,其实并不出人意料,相信大多数人都预测到了这个“无言的结局”。为啥?此举不接地气、脱离实际。城市里公共交通资源原本就十分紧张,在早晚高峰期,别说有个座了,能挤上去就算“烧高香”了。如果这时候非要推行“一人一座”,显然是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大批乘客在站台上积压,不仅耽误了大量的时间、影响了大家正常出行和上班,同时还带来了新的不安全隐患。因此,及时取消“一人一座”的要求是非常正确的,避免了混乱状况进一步恶化。
为了乘客的安全考虑,肯定是对的;实行“一人一座”,出发点也是好的。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切实际的举措难免会在现实面前碰一鼻子灰。这难免令人生疑:作为交通的管理部门,难道在出台新政之前就没进行过综合的调查研究,对每天公交车运送乘客的数量等关键数字进行统计和分析?否则,怎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落差?决策拍脑袋,难免脱离实际,最终既折腾了市民,也损害了自身的公信力。
要知道梨子好不好吃,必须亲口尝一尝;要知道公交管理是否科学合理,必须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查,至少还要“亲自”坐那么几回公交车。记得去年8月份,苏州市交通局局长邵建林就亲身体验了一把“蒸笼车”,体验之后,满头大汗的邵局长承诺将尽快将非空调车换掉。据了解,苏州目前共有非空调车725辆,本来要到2015年才能全部退出。交通局长“亲自”乘坐公交车,效果那是相当的显着:他在满头大汗中体验到了公交司机和普通乘客的“煎熬”,这也促使他做出了“提前换车”的“英明”决定,加快了城市公交系统的升级换代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正因如此,苏州交通局长的这次体验在网上受到网友的好评,大呼给力。如果南京相关部门的领导也亲自坐过公交车,清楚高峰期的实际情况,“一人一座”之类的举措或许就不会草率出台了。
还是要重申,乘客的安全很重要,相关部门加强安全防范也是必须的。只不过,采取的措施一定要符合实际情况,不能脱离实际、闭门造车。什么样的措施才科学有效?建议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从办公室里走出来,多深入基层、多到民生一线去“体验生活”、多征求广大乘客的意见,在现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拿出更合理的方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