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整治“群租房” 有多大胜算
时间:2014-08-23 16:31:30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唐螂 

    广州市下半年将要开展一项工作——整治群租房。据称,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已制定好“整治工作方案”,其中有个令人瞩目的标准,就是对人均租住面积低于5平方米的出租住宅,一律整改。

    从制定方案的部门看,似乎只是个对外来人员配套服务的机构,因此方案也是从保障来穗人员权益出发的。但是,就管辖权而言,这样一个部门到底有多少管辖能力,能够落实整治的工作方案?确实令人生疑。

    群租房并不是个孤立的问题。长期以来困扰大家的房中房、住改商、住改仓等,都可能与此相关,这是个城市管理的大题目。一个负责外来人员的“服务管理局”,有什么“把炮”,能够做出这篇漂亮的文章?

    城市管理要到位,讲的是法规,而不止于工作方案。城市中的房中房、住改商、住改仓等治理,好像都是有法规的,但是执行起来,却也总是落实不了有关的罚则,多半靠着“自由裁量”来跟有关业主博弈。而强制性的措施,往往也只能依照综合执法联合执法的惯例,才得以低效运行。至于“人均租住面积低于5平方米”就要整改,显然,其法律依据存疑,在“依法行政”的大背景下,“法无规定不可行”的公共行政原则该怎样体现?

    无论是群租房还是房中房等行为,都是市场催生的。有市场就意味着有交易的双方,从法律约束角度看,就是个双方都有责任的问题。至于处罚最后落到业主身上,是因为业主的违规责任更直接和易于追究,只是,目前执法中的举证链条还不够严谨,执法标的也具有太大的弹性,执法主体也不甚明确,所以,房中房、住改仓、住改商等问题,一直没有能够真正解决。

    如果“人均租住面积不能低于5平方米”的法律依据成立,那么除了业主的违规之外,很多公司或法人组织按照低于此标准安排员工宿舍,这些单位就都有个损害员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追究起来,员工应该可以索赔,单位也该被追究处罚。可见,从实践来说,真正要“整治群租房”,恐怕还有个对企业“劳动人员权益保障”落实的问题。倘若能够双管齐下,群租房现象,应能够得到遏制。所以说,群租房问题如果立下罚则的话,可以从城管角度处罚,也可以从劳动者权益保障角度处罚。

    此外,我们从整治方案中,还看到鼓励人民群众举报的条文,但是,对于这种正义的“举报”行为,似乎没有足够的鼓励措施,那么,这种“鼓励举报”,真能获得良好的社会响应吗?

    我是举双手赞成整治群租房的。但是,实在不忍心一项风风火火的城市管理举措,最后很可能变成水过鸭背式的“政府行为艺术”。任何行政举措,若没有严谨绵密的制度设计,都很难取得令民众满意的结果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