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7-25 16:33:17
来源:荆楚网 作者:郭元鹏
北京审计40部门财政预决算,发现2013年有17个部门预算编制不真实、不完整,82个项目涉及资金8.24亿元。重点工程审计中,建设单位将1.8亿元廉租房保障金用于偿还商业贷款,将1.8亿元公租房建设资金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7月24日《新京报》)
1.8亿元廉租房保障金被偿还了商业贷款,1.8亿元公租房建设资金被购买了理财产品。这表面上看,是这些部门和单位的无法无天造成的,实际上最主要的责任还在监管部门。这些资金就犹如百姓的“救命水”,我们就应该把它放在盆里,而我们却把这些资金放到了一个竹篮子里,这些资金岂能不最终成为一场空?这空了的会是百姓的廉租房,会是百姓的公租房。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需要送去一连串的问号。
首先需要追问的是:建设保障房的热情哪里去了?这些钱是上级政府拨付的,对于地方来说也就是跑跑腿的问题。而他们不仅仅不去跑腿建设廉租房、公租房,反而用这笔钱去偿还商业贷款,去购买理财产品。假如,他们不去做这些事情,他们会不会用这3.6亿元,去建设保障房呢?我想也不见得。建设保障房缺的是热情,是对百姓衣食住行关心的热情。建设了保障房,就会给房地产带来不小的冲击,影响了房地产的销售,也就影响了当地政府的收入。这也就不难理解《常州日报》为什么要在头版头条位置帮助政府吆喝房子了。不是不能建设保障房,不是没钱建设保障房,问题是建设了保障房老百姓还愿意当房奴吗?
其次需要追问的是:这些被挪用的资金造福谁了?审计显示,1.6亿元廉住房的资金被偿还了商业贷款,这就需要我们去查明,这些商业贷款是谁贷的,是政府贷的,是开发商贷的,还是当地企业贷的。为什么要动用老百姓住有所居的保障金去还商业贷款。还有1.6亿元被购买了理财产品。我们需要弄清楚,在购买理财产品的过程中,政府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有没有人收取银行的好处。理财产品的盈利归谁所有,是准备装进私人的腰包,还是属于大家所有?如果理财不成反而赔了钱,要算到谁的头上?我想答案是明晰的,赚了属于他们的,赔了就算到老百姓头上。
三是需要追问的是:为何把“救命水”放竹篮子里?这些保障金之所以能够流出去,是因为装钱的是个竹篮子,有监管的缝隙,才有了偿还商业贷款,才有了用于理财。我们的规定是专款专用,而且中央一再强调,要迅速把廉租房、公租房搞起来,并且都是有时间表的。既然这笔钱被挪用了,就说明该干的事情都没有干,那么我们上级的监管部门是做什么的?这么明显的事情都没有发现吗?
当把这些保障金都放进了竹篮子里的时候,百姓的住有所居的梦想就会随着竹篮子的缝隙,流淌的无影无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