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哈尔滨4月14日电(杨海全、通讯员张树永)随着气温逐渐回升,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也拉开了今年27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市区4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集中整治的序幕。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央企合作等七种模式推进棚户区改造,短短几年时间,牡丹江市让6.9万户棚户区居民圆了“安居梦”,全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9.7平方米。牡丹江市推行的房源并轨、产权共有等做法均走在黑龙江省前列。
棚户区改造让城市天蓝百姓心畅
进入冬季后,严重的雾霾天气侵袭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然而,四面环山的牡丹江在冬季供暖期几乎没受到雾霾的影响。家住爱民区的张大爷高兴地说:“棚户区改造拆掉大量小烟囱,天空变透亮了,你看这地面的积雪,都半个多月了还是那样白。”
据了解,牡丹江市中心城区5000平方米以上的棚户区共有108片,占地面积721万平方米,约占建成区总面积的7.4%;总拆迁面积413万平方米、6.9万户,约占整个市区的1/3。大面积棚户区的存在,影响了百姓的生活质量,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牡丹江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土地捆绑式开发、棚改项目与保障房建设相结合、市区共建、央企合作七种模式,举全市之力推进棚改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近两年,牡丹江还引进央企中国二十冶集团,借助其雄厚的资金实力、良好的企业信誉和规范的工程管理,采取BT方式强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大提高了保障房工程质量。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资超过200亿元,108片集中连片棚户区基本完成改造,安置房开工面积56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20万平方米。通过棚户区改造,全市减少燃煤炉7万个,每年减少煤烟粉尘烟雾排放量4500吨,新增绿地190万平方米。2013年,牡丹江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5天。牡丹江市政府副市长崔培元说:“棚改实现了百姓受益、企业获利、城市增色、财政增收的多赢局面。”
阳光征收让群众“搬得出、回得来、住得起”
寒冬时节,在铁路三角线棚户区项目现场,建设者依然紧张地忙碌着,这个由美国胡商集团和牡丹江市政府合作开发建设的国际物流园项目正在把昔日脏乱差的棚户区变成现代化园区。作为老住户,今年75岁的王大爷天天都到异地安置现场瞧瞧,他兴奋地说:“春节前我们就能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楼,儿子将在园区找到新工作,真是太高兴了。”
牡丹江全面推行阳光征收,解决棚户区居民“迁得动”问题。通过实施“三公开三监督一开放”(即征收拆迁全程公开、工程建设全程公开、动态信息及时公开,强化群众监督、强化媒体监督、强化内部督办和安置房源一开放)工作机制,运用回迁安置房源认定公开电脑摇号和弱势群体房屋征收全程代办服务等工作方式,使征收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合法,确保保障性住房项目顺利落地。同时,制定出台符合实际的廉租、公租房建设和棚改的扶持政策,对动迁户上靠户型面积差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
为了让中低收入家庭能住得起楼房,相关部门还想方设法,多方面增加居民收入。他们与产业项目投资者签订非专业性用工优先聘用棚户区居民协议,增加居民就业机会;对回迁户中低保家庭成员、重大疾病人员和重度残疾人员加大补助资金投入力度和就业辅导;在安置小区设置环境卫生、安全保卫、物业管理等公益性岗位;在与物业公司招标时明确约定,给予特殊人群“以工代费”政策,妥善解决好特困群体因住房条件改善而导致的生活成本增加问题,让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回得来、住得起”。
旧小区改造力排城市“被遗忘的角落”
“地下管网全部换新的,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真想不到,像我们这样的旧小区没有被‘遗忘’!”东安区花园小区的居民纷纷感叹生活的变化。
近年来,牡丹江市提出打造宜居城市,在加快新城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的同时,他们没有忽视这两者间的一个群体:短时间内无法进行拆迁重建的城市中心区旧小区居民。
2012年,牡丹江市对9个老旧小区、34栋楼的基础设施进行了一次探索性改造,改造面积27.8万平方米,近3000户居民受益。2013年,他们坚持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原则,启动百万平方米老旧庭院整治工程,主要涉及“天、地、门、面、线、道、绿、棚、窗、健”十个方面,共完成投资1.6亿元。对163栋楼房进行坡屋顶改造,改造地下管网1.32万延长米,完成地面硬覆盖10.17万平方米,新建、修缮化粪池95座,整修马葫芦1258个,给30个小区安装了庭院大门,对23个小区进行了绿化,给21个小区新安了健身器材,拆除违章建筑744处,拆除配建棚厦643处。打造了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示范点,让居民切实享受到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带来的实惠。
牡丹江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局长孙书鹏说:“今年我们还将集中整治市区4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市区新增绿地面积50万平方米,让牡丹江天更蓝、水更清、树更多、路更畅、夜更美、城更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