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7-18 14:01:21
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吴迪
记者不久前在杭州潮鸣街道体东社区看到,社区内的垃圾桶分为绿色和黄色,分别用来盛放厨余
垃圾和其他垃圾。为了破解难题,杭州部分小区在垃圾分类推行后开始了垃圾分类“实名制”的基层实践,但一开始就遭到了部分居民的不理解和抵制。 (来源:经济参考报,7月17日)
统计数据显示,和杭州一样,目前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面临垃圾困局。除县城之外的600多个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
到目前为止,垃圾分类试点已经推行了14年,却未见明显实效,垃圾或随意堆放或无处堆放,并对生活区域形成围困态势。这一垃圾分类困局,该如何破解呢?
在城市化进程中,国际大城市也曾遭遇“垃圾围城”,焚烧成为化解此道的一把利器。然而不少居民因担心焚烧垃圾会产生二恶英等致癌物质,强烈反对将这个“环境厌恶型”设施建在自家门口。
一些专家指出,我国当前垃圾处理流程普遍缺乏控制,垃圾回收利用时也缺乏价格补贴政策,少数垃圾回收利用企业举步维艰,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然而,中国当前垃圾处理所缺乏的还有很多,我们应该学习欧洲的处理模式,政府和私营企业共同推进生态修复,形成关于修复、垃圾回收处理等一个系统性的工业生态链。
可是,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更多配套措施出台,只有对生活垃圾先行分类,再据此建立计量收费体系,并构建垃圾处理的系统工程,才能以环保、经济的方法破解“垃圾围城”困局。
首先,做垃圾分类要有系统性。垃圾分好类了要分别运输、分别处理和加工利用,后续的产业链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二是长期性,德国的垃圾分类10多年了,现在还有20%多的人不按规矩分类,日本也10多年了,还有17%的人不会分。所以垃圾分类是个长期的问题,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最终形成习惯。第三是社会性,垃圾分类与人们的知识、素养、自觉性都有关系。
然而,现如今垃圾分类已成困局,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始终存在质疑,有哪些好的措施来提高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长期宣传,持续不断地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同时,政府最好再出台一些刺激措施,比如给居民发放记录本或者绿色存折,对那些垃圾分类好的、觉悟高的居民给些奖励,物质方面的、精神方面的都行。
垃圾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部门尤须警惕“懒政行为”,杜绝以收费代替管理,要加大宣传,推广垃圾分类,只有社区居民从身边做起,才能营造鸟语花香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