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垃圾分类试点14年无实效:仅多了几个垃圾桶
时间:2014-07-17 10:41: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商意盈 王存福 

  尽管小区门口放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但仍然各种垃圾混杂、免费发放的可降解垃圾袋也被用来装其他垃圾……这样的情景在不同城市都能见到。

  《经济参考报》记者先后在北京、杭州等地走访发现,垃圾分类试点已经推行了14年,却未见明显实效,垃圾或随意堆放或无处堆放,并对生活区域形成围困态势。

  记者日前来到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青龙坞山谷间巨大的填埋库区,十多辆垃圾直运车辆轮流倾倒垃圾,推土和碾压机械不时在“垃圾山”上穿梭,挥汗如雨的环卫工人正冒着恶臭,协助清洁直运车将散落的固态垃圾和厨余废液扫至倾倒平台以下。据了解,1991年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时标高为30米,层层填埋垃圾至今标高已经超过100米,而165米就是上限。

  统计数据显示,和杭州一样,目前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面临垃圾困局。除县城之外的600多个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

  在海南省部分市县除乡镇镇墟外,大部分自然村垃圾处理均处于放任状态。废塑料袋、塑料编织袋在农村垃圾中占比最大,即使是五指山腹地的水满乡亦可见到塑料袋随风挂满枝头的景象。据调查资料统计,目前全省每日使用塑料袋约150万个以上,其中90%以上为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为了有效处理垃圾,海口、文昌、琼海三地先后建设垃圾发电厂。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不是什么都可以烧”、“处理不好恐致二次污染”。据海口垃圾焚烧发电厂安全生产部经理吕福伟反映,未经分类的混合垃圾直接焚烧,有可能产生大量二噁英、呋喃等有机污染物及铅、汞、镉等重金属污染物的隐患非常大,其中二噁英的危害达到令公众谈之色变的程度。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秘书长王吉位表示,我国大陆90%以上可以利用的废弃物,却被填埋或焚烧掉。比如每年15亿多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仅有几千吨,而实现最大利用的提前便是垃圾分类。

  不过,杭州从2000年便成为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后来不了了之。2010年3月25日再次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将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对应红色、蓝色、绿色以及黄色四种颜色垃圾桶,并免费提供可降解的厨余垃圾垃圾袋。目前垃圾分类已经覆盖了杭州98%的生活小区,一年93万吨垃圾进入可回收渠道,但推行情况却并不乐观,倒是让各种颜色的垃圾桶占了风头。

  《经济参考报》记者不久前在杭州潮鸣街道体东社区看到,社区内的垃圾桶分为绿色和黄色,分别用来盛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尽管垃圾桶上有明确标识,但很多不可降解的垃圾袋还是赫然放在厨余垃圾箱内,而免费发放的可降解垃圾袋里,也能明显看到卫生纸、塑料瓶等非厨余垃圾。

  居住在该社区的夏大姐告诉记者,大部分居民刚开始都没有养成把垃圾分类的习惯,扔进垃圾桶时也是哪个就近扔哪个,如果遇上垃圾桶盖子都盖着,就直接往盖上一放就完事。

  为了破解难题,杭州部分小区在垃圾分类推行后开始了垃圾分类“实名制”的基层实践,但一开始就遭到了部分居民的不理解和抵制。

  记者还发现,即使居民分类捡运,但也没有回收利用的地方。大部分垃圾都有两个去向,能烧的都送到发电厂焚烧,烧不了的就送到垃圾填埋场,这也就意味着前期居民及运输环节均做了无用功。

  经费不足也是垃圾分类工作迟迟不能推行的原因之一。有业内人士算了笔账,以广州为例,如果持续3至4年,仅垃圾袋就需14亿元,以200人配1名指导员计算,广州市1800万人,每年需花费40亿元。这样的投入,即便对于发达城市来说,几乎也是不可想象的。

  杭州市城管委固废管理中心主任张束空说,破解“垃圾围城”,推行垃圾分类,可以让厨房垃圾回归土地、塑料垃圾进行再利用,做好源头“减法”,这是综合成本最低,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同时,他也承认,因为垃圾分类的不可替代性和社会趋同性,让这项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环卫部门和一些相关专家提出,要真正使得垃圾分类成为长效机制,不仅要“政府重视,财政投入,科技支撑,文化引领,民众参与”五手联动,更需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文化、教育等手段多管齐下,共同推进,以此实现全社会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