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从雾霾成为热门词汇开始,除霾的招数开始百花齐放。从去年开始,全国部分城市“借风”吹霾的尝试进入公众视野。城市化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认为,通过“风道”来减缓雾霾效果可能有限。
有媒体报道,去年11月,杭州将要建设巨大的城市风道,把郊外的风引进主城区,以便吹走城市上空的灰霾。随后,杭州市气象局相关人士表示,将先完成摸底工作。去年,“火炉”武汉为了降温,一度在城市内外广泛布绿,建成六条生态绿色走廊。依靠这六条最窄二三公里、最宽十几公里的“风道”,以达到使武汉夏季最高温度平均下降1℃至2℃的目标。此外,上海、南京、株洲、贵阳、绍兴、福州等多个城市也纷纷传出类似声音,将进行城市风道规划,作为治理大气污染的手段之一。
杨保军在坦陈通过“风道”减缓雾霾效果有限的看法时指出,北京以前在规划时,没有把“风道”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北京作为北方城市,主要怕冬天的寒冷,所以规划选址时以防冷为主。他举例说,北京的四合院,大门是开在东南方向,背后是墙和房子,以保证冬暖夏凉。
“目前北京城区已经发展到了五六环,现在把风道空出来也很困难。”杨保军认为,北京空气差主要因为周边的重工业和劣质煤影响,加上北京地形属于小盆地,扩散条件不好。除了产业结构升级和清洁能源等,多种树,尽可能保留湿地和公园,增加新建设、开发地区的绿化率等,都可以减缓北京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