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7-09 14:19:06
来源:红网 作者:冬月禾
7月7日,河北省张家口市首台被称为“雾炮”的多功能抑尘车正式上岗。该多功能抑尘车携带可向空中发射水雾的喷洒系统,能够将水雾喷洒100米远、60米高,达到快速抑制灰尘的目的。(7月8日新华网)
不知是否仅是机缘巧合,几乎在这一“炮”打响的同时,张家口与北京组团,正式成为2022年冬奥会候选城市。曾有分析指出,雾霾天气极可能是北京与张家口申奥的最大硬伤。为此,在申奥最后冲刺之路上,有关部门急于治理雾霾而搬出“雾炮”应急的心情也能理解。
说起“雾炮”治霾,笔者联想到几年前陕西华县一桩奇事:在裸露山岩刷上油漆冒充绿化。一泼油漆撒下去,山体立马回归“绿意盎然”,省心省力还“见效快”。同样,一发“雾炮”打出去,管它空气中什么颗粒物,凡是够得着的地方,通通都“烟消云散”,比起关闭工厂、恢复植被等等治污措施,“见效快”不说,而且“成本低”,不影响某些工厂继续创造GDP。如此“雾炮”,怪不得被冠以“神器”美名。
然而,“雾炮”再神奇,也洗不掉有关部门在污染与治理之间的错误抉择。
先污染后治理,是包括张家口在内的众多地方都走过甚至还在走的路子。如今雾霾围城,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代价日益凸显,于是治污不得不被提上日程。但出于个别人政绩观畸形等多方面原因,治污还难以达到伤筋动骨的程度。就这样,作为污染与治理之间的折中产品,“雾炮”诞生顺理成章。它的“万炮齐轰”,也许是可以打出一个城市的清秀面容,满足迎接国际奥委会官员现场视察需要,但正如喷射出的水雾一般,在未被根除的某些污染源不断侵袭下,所谓的清秀,终究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透过“雾炮”发射出的茫茫水雾,公众看不到任何针对环境保护的决心,反而又沦为“边污染边治理”戏目的看客。
也许雾霾扛不住“雾炮”的“突击进攻”,但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特性,又岂是“雾炮”操作者所能料想到的。以“雾炮”来治雾霾,只不过是有关部门上演的一场“雾里看花”闹剧而已,也就注定看不到雾霾野草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