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京津冀“瓶颈”知多少?
时间:2014-07-12 02:09:25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顾晴 

  在承接北京转移产业方面,河北的城市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然而,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看来,现在北京和河北之间的发展“鸿沟”相当明显,其重要原因就是行政分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大。

  仅以交通为例,近日中国青年报一则关于“女子家住燕郊北京上班母亲连续4年帮排队等车”的报道给予这一观点有力的佐证:清晨5点半,跨越北京城区和河北燕郊的814路早班车开始发车。张红英的手机闹钟也响了,54岁的她从床上爬起来,将前一晚泡好的黄豆倒进豆浆机,再把面包塞进烤箱,趁着机器工作的工夫,才去厕所洗了把脸,然后赶紧拎着保温杯,下楼排队。每天早上,至少4000人的上班族分别拥挤在混合着肉夹馍和煎饼味道的814路车厢里,去北京城内上班。等车队伍最长时达到300米,但十几位老人总能站在队伍最前端。为了抢占这个有利的上车位置,他们天不亮就出门,可当公交车停在跟前时,这些人却又侧过身子,让后面的人先上。他们在等自己的儿子、女儿、儿媳妇、女婿。为了让儿女多睡十几分钟,能在上班的路上有个地方坐坐,这些老人提前到公交车站替儿女排队……

  据相关媒体报道,这种每天早上跨省上班的人在燕郊至少有30万。而燕郊政府网上公布的人口数量是50万,这意味着每天早上这座小镇一下空了一多半,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许多父母像张红英一样,举家迁徙到这个陌生的河北小镇,照顾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但跨省上班、孩子上学、看病等问题随之而来,构成了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民生焦虑。与此同时,京通快速路被这每日往返的30万人压得喘不过气,早晚高峰的堵车是“家常便饭”。很难相信,如此沉重的交通之下,在燕郊和北京之间,竟还存在一条悬而未决的“断头路”——京秦高速路。“断头路”不独存在于燕郊与北京之间。在河北通往京津两地,“断头路”总里程达2300公里。除了京津冀三地之间的“断头路”,一个地区之内的“断头路”也不鲜见。资料显示,河北省内各个地方的“断头路”更多,加起来长达11200公里。另外,天津没有直达石家庄的高
铁,商旅人士往往选择从天津到北京再转河北。

  此外,京津冀地区的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均出台了限制外地牌照通行的政策。新旧政策人为地把三地变成了一个个“孤岛”!“一个在交通上都无法完全贯通的区域,又如何能够实现高层次的一体化合作?”网友的追问令人深思!“交通‘肠梗阻’最大‘病因’是三地各有各的诉求,钱由谁出是大问题。”天津市发改委一位官员说,“天津机场已经是首都机场集团的成员机场,即便如此,机场内部资源分配还是割裂。”河北省一位官员说:“八通线地铁到燕郊也就是十分钟车程,但就是谁也不愿意去修。‘断头路’在河北和北京交界比比皆是!”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张占斌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应该着力构建现代化的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也认为,接通“最后一公里”,三地政府之间做好规划和协调,不能单单关注高铁等“高大上”的项目,城际县际“毛细血管”也应当疏通好。

  据北京市交通委透露,京津冀三地已经开始编写交通协同发展的规划,计划到2020年,初步建成“一环六放射二航五港”的交通一体化体系。按规划,2020年将形成京津冀9500公里的铁路网和主要城市1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和主要城市3小时公路交通圈。除了交通“瓶颈”,“全国人民上协和”“宇宙中心实验二小”……戏谑的背后是各地公共服务的巨大差距。数据显示,北京211重点大学数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全国最佳医院百名榜中北京独占约三分之一,而天津和河北则相去甚远。

  面对首都功能分散、人口分流等核心问题,户籍制度、缩小公共资源巨大落差是一体化绕不过去的坎。5月16日,在河北廊坊永清国际服装城北京大红门八大主力市场正式签约落户仪式上,一些商户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搬到永清,我的孩子到哪里上学?这里医院不如北京,我们看病怎么办?

  诚然,随着京津冀城市之间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对于三地之间“居户分离”的人来说,遇到的另一个现实不便则来自于异地就医有“保”难“报”的藩篱。“如果要想真正促进人口分流、产业转移,看病是个大问题。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能不能在周边人口、产业主要承接地设立分支机构,提高当地医疗水平,同时能不能实现异地就医医保即时结算?”工作在北京户籍在河北的白领孔涛说。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华南城市规划院院长胡刚说:“公共资源不均衡问题是很多人的后顾之忧,不把这个落差解决好,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疏散很难。”要真正用“经济圈”替代“城市块”,在环境,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经济学家马光远强调,所谓的一体化就是要拉平,京津冀如果要拉平,就需要把河北拉上去,“所以河北的发展我认为是京津冀是不是真正能够实现一体化的关键”。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长蔡义鸿认为,北京周边地区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上,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但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你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怎么样,基础设施配套怎么样,交通、教育、医疗、人才储备行不行。在承接的过程当中能不能把产业转移和升级结合在一起,可能这样更有利于河北的发展。对于北京来说,则应该大胆转移更多优质资源。”

  也有人提出,北京会把优质资源分散出去吗?对此,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京津冀规划咨询专家周立群认为,现在情况不同了,三地在自身的发展中,都遇到了一个省市空间范围内破解不了的问题:北京的发展已经受到了资源生态环境以及自身发展空间的极大局限,因此,它的很多功能要往外释放、疏解、很多产业要调整或转移,这成为破解它自身难题的一个突破口。天津,在经过近几年的强劲发展后,也出现了资源不足、缺乏后劲的问题,尤其是优质资源和高端资源的不足。至于河北,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它面临的主要问题除自身定位不清晰外,还受到京津两大城市的磁吸,优质资源都被吸走了。近10年里,河北的发展战略不断调整,从借助京津两个城市资源来发展,转换为在沿海地区进行突破,也就是曹妃甸和黄骅的突破,但遇到的问题很多,许多预期没有实现。目前河北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压力很大,尤其是重化工业的调整,单靠其自身实力难以自救。可以说,目前京津冀都有利用外部资源来为自己注入新动力进而支撑自身发展的强烈需求,三省市都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竞争大于合作”的老路,只有合作协同、借势借力发展、共建共享,才能破解各自的难题。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魏一鸣也直言,在一体化过程中,除了交通体系衔接不够、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域文化差异、人口众多等“瓶颈”,长期以来,“各自为政”的体制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他指出,从当前的发展形势看,各地已经不能只注重自己的GDP了。在他看来,此次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意味着京津冀三省市已经逐步成为“政策共同体”。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