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向外转移的产业中,一些优秀资源比如教育、医疗、科技等受到河北方面的热烈欢迎,但对于一些高污染和落后产能,河北廊坊、保定的两位市长曾先后表态:北京不要的低端污染产业,廊坊和保定也不能要。这一表态主要来自北京第一批外迁企业名单中,207家企业主要涉及化工、家具制造、建材、服装纺织、铸造等门类,并且大多为“三高一低”企业(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目前尚未有成功对接案例。这207家企业的境遇,代表了这些产业的集体尴尬。
“第一批外迁的公司大都是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这样的企业到哪里都是负担,所以目前天津、河北承接的热情不高。”承德市双滦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士表示。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北京企业外迁是市场行为,政府部门在中间的作用是引导疏散。至于如何对接,地方政府有选择权。”
记者还了解到,为推动三地一体化,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有一大批工业企业搬迁调整,但由于条件不具备、调整思路不正确,把企业总部和生产制造环节全部迁出北京,结果是很多高端人才在企业搬迁过程中另行择业,很多企业严重“失血”,一蹶不振,最终消亡。此前的教训或许也是许多企业仍在观望的原因。不过,4月16日,凌云医药整体搬迁至河北武安的消息打破了企业外迁的沉寂。据悉,作为第一个从北京整体搬迁到河北的央企制造业项目,建成后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实现废气、废水、废渣零排放。与在北京相比,可减少40万吨二氧化碳、9000吨二氧化硫和1万吨烟尘排放量,有利于改善首都及京津冀周边大气环境。为留住职工,北京凌云公司出台了工资翻倍、轮休等鼓励原厂职工随项目搬迁的政策,一百多名北京户籍职工将跟着项目搬迁到河北。
5月8日,大红门所在地的丰台区商务委与保定白沟新城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促进大红门地区的批发、仓储等功能向白沟新城转移。5月16日,河北廊坊永清国际服装城迎来了北京大红门八大主力市场正式签约落户。据报道,8家市场共有商铺9000多个,从业人员35000人,日常经营规模占大红门地区商业市场份额50%以上。
“企业外迁实际上不应叫外迁应该叫转移,北京产业转移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已经到了必须做的时间节点。”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总监陈智国表示,从企业的意愿来看,基于成本的选择,传统产业、中关村的科技型企业,环保类产业为寻求更低成本需求,有转移的意愿,而特色资源产业,如新能源企业更愿意接近原料产地,基于企业主动布局的因素,也会考虑迁移。
浙江温岭商会副会长徐日兵表示,与北京大红门相比,迁往白沟的商户们5年之内不用交商铺租金,其它生活教育等成本也会大大降低,服装批发价格将有望下探,会留给零售更大利润空间,而这种优势将会吸引更多的零售商。
事实上,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早已布局河北。比如,河北的上市公司中不乏布局京津冀的企业,其中以荣盛发展、华夏幸福等房企最为典型。荣盛发展作为河北本地的开发商,在河北省的土地储备约为500万平方米,在廊坊、香河、石家庄和唐山等地都有所布局。而华夏幸福的产业园区模式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京津冀进行的,以产业承接作为其项目主体。早在2010年进入河北永清投资开发国瑞生态城的北京国瑞兴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章笋认为,永清地处京畿重地、环渤海经济圈腹地、大北京战略经济圈的轴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十分看好这里的发展。他表示,整个生态城预计总投资200亿元,规划建设运动、休闲、旅游、度假、观光农业设施。
据统计和资料显示,京津冀三地在10年前就已经形成自己的产业分布特征。河北省基本是以钢铁产业、煤炭产业、电力产业、轻工产业为主,即第二产业为主导;北京作为人力资本中心、政治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使得人才大量集聚在此,主要做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围绕它的教育、文化、科技这些核心资源来发展壮大产业;而背靠天津港,天津有非常好的工商业基础、制造业基础,虽然赶不上北京的高端服务业,但天津的先进制造业、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的加工环节具有优势。
各项资料显示,对于目前的北京,各种资源趋近饱和,为了更加优化经济结构,则需要退出一部分行业,留出这部分空间继续升级产业结构;对河北来说,接纳一些行业的同时也是在升级,这会形成技术梯度。
“在北京,一些物流、批发产业,特别是一些区域性的物流、批发产业,需要逐步退出。因为北京地价高,人力成本也很高,交通本来就很拥挤,这种行业在北京是没有比较优势的。但河北来说,还需要大力发展物流、批发。如果把这个产业放到河北去,则能够改变河北原有的经济结构。当原来的钢铁、建材、石化、水泥等重化学工业,产能需要被抑制的时候,河北经济需要新的增长点,一些区域性的服务业和原有的重工业相比,是更好的产业。”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说。
显而易见,不论是北京分散资源,还是天津、河北承接首都资源,不论是企业家,还是各级政府都存在有“挑肥拣瘦”的心态,都在博弈。但摆在大家面前的事实是:北京分散各方面资源已成定局,这就意味着,分散的资源不能仅仅局限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一些优质资源也会被转移,其涉及面将很广泛。对那些即将被转移的企业、机构而言,应如何面对?是被动转移?还是主动应对?显然应是后者!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做到未雨绸缪:企业如何留住人才?如何解决转移早期的困难,如子女上学、交通、医疗等?如何争取更好的转移扶持政策?如何用好产业转移政策,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如何适应市场环境、开拓市场?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企业家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请问老板,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