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张泽生:产业地产最应关注的六大趋势
时间:2014-06-28 12:59:15  来源:搜狐焦点产业新区  作者:张泽生 

  这是产业地产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矛盾重重的时代;这是产业地产理想远大的时代,也是现实逼仄的时代;这是产业地产问题成堆的时代,也是机会成山的时代;这是产业地产强制疗伤的时代,也是全面提速的时代。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使得商业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改革开放到本世纪前10年,在产业地产舞台上扮演主角的是“地理优势”,产业地产并不需要做得很好,更不要说卓越了,在此期间,一些所谓的产业地产“优质模式”构不成绝对吸引,相当多的高新区、经开区都依托于优越的区域经济环境和政策优势,用财政补贴、垄断竞争、割肉让利的方式取得不俗“成绩”,然而,恶果也很明显,部分发展较好的产业地产面临“无地可供”的困境。

  如今,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得地理优势逐渐丧失殆尽,经济的发展速度赶不上雄心勃勃的新城发展计划,而中国市场上的产业群体已经占据好地段,当代产业地产舞台上的主旋律是“需求稀缺”——不仅仅是对产业地产的需求,更是对服务的需求、市场的需求和发展的需求。满足了“需求稀缺”因素,才能制造卓越的产业地产发展模式,才能迎合未来的产业地产发展趋势。

  综合而言,发展产业地产,需要关注以下六大趋势:

  一,以投资为中心,转变为以消费为中心的“市场”产业地产。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投资疲软、产能过剩,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如何让产业地产转为大型的消费市场显得较为中心,阿里巴巴线下增设的“特色产业带”、前店后厂全国力推的“四面八方电商城”都是在产业地产中寻求消费元素,通过促动货物流转,拉动地区消费流动,最终实现产业地产的良性循环发展和闭环发展。

  二,以招商引资为中心,转变立足当地产业转型的“总部”产业地产。李克强经济学重点指出,把存量资产盘活为增量资产;每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本地产业发展的脚步,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用“科学分工、主辅分离”的方法是有效拉动当地产业转型的重要形式。总部基地、联动U谷、恒生科技园等园区用“地方总部”的思维协助一大批企业将企业营运中心和生产中心进行分离,在大幅度提升产业集群的同时,推动了企业家之间的群策群力,推动了地方企业家的抱团做大,为地方经济的“腾笼换鸟”提供了现实的发展平台。

  三,以生产加工为中心,转变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外包”产业地产。天津某区曾经是国内产业地产发展的排头兵,拥有数百万平米的标准生产厂房,但由于顶层设计中的失误,在产品设计研发、金融服务、设施设备租赁、检测检验认证等方面有所欠缺,结果短短数年就被超越——没有生产性服务业,入驻企业仅仅将其作为生产加工基地;相反,张江科技园、常州科教城的成功,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大力扶持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显示了对企业发展需求的把握。

  四,以实体经济为中心,转变为以互联网经济为特色的“电子商务”产业地产。产业地产必须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己任,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产业地产是无根之木,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能够对实体经济发展起到巨大催化作用的互联网经济,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巨大推动作用。多个电子商务巨头已经在全国各地规划自己的电商园区,传统的苏宁、大润发等均在转型中完成电商平台的搭建和发展,以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产业地产正在蓬勃发展,相信未来数年内,以电商为龙头的互联网经济,将对产业地产形成巨大推动。

  五, 以农业现代化,转变为以健康食品为契机的“庄园”产业地产。我国是人口大国,以农立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健康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以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产业化是巨大的市场机遇,以健康食品为契机的“庄园”产业地产已经被利海、伊利、蒙牛、光明等巨头迎头赶上,抓准这一契机和发展趋势,能在产业地产的发展中有所收获。

  六, 以“三来一补”为中心,转变为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地产。中国元素是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中国元素才能支撑中国产业,只有中国元素才能强大中国企业,在中国发展产业地产,扎根在中国,尽可能的吸收和消化传统文化的精髓,产业地产才可以做大做强,一味模仿抄袭照搬国外的发展模式,而不具备中国独特元素的产业地产,在产业地产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将很难得到长远发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